自主神经功能紊乱(autonomicdysfunction,AD)又称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是由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引起的多系统机能紊乱,尤以心血管、消化及内分泌系统机能紊乱为常见表现的综合征。近年来,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发病率逐渐升高,且无较好的治疗药物。从中医角度,自主神经系统分布到各脏腑、四肢百骸、筋骨、皮肉等,遍布全身各处,故一旦失调,必然导致出现异常而产生相应的症状和证候,故临床症状多样、证型复杂。目前,西医治疗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均无疗效较好的药物。本文对近年来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进展作一综述,总结不同原因所致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特点,以期为进一步治疗药物提供参考。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不同证候群分析
不同性别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患者
中医讲究个体差异,不同的性别会造成体内的某些生物活性物质及能量代谢活动的差异等。因此,不同性别之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会有所差别。据有关报道表明,女性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在更年期发病率最高,主要是由于压力、情绪及饮食所致的内分泌紊乱等引起。中医认为,“肝肾阴虚、肝郁气滞”是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的主要致病机制。更年期综合征主要表现为焦虑及抑郁,该情绪是导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主要原因。不同性别代谢综合征患者情况,男性代谢因素的异常率及代谢综合征(MS)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不同性别具有不同的代谢因素异常组合形式,因此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预防与治疗应有针对性。由于社会环境的原因,女性生活压力大,易产生焦虑情绪,较男性更易产生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相关症状。
不同年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患者
不同年龄段,机体的生命活动及生理机能不同,故病因、病性、症状亦有不同。儿童多因先天不足,后天失调,或疾病所伤,逐渐形成偏盛偏衰的体质,进而演变为脏腑功能失常,阴阳失调;以肾阴不足为本,虚阳浮亢,心肝火盛为标,失眠,进一步导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各种器官逐渐退化,生理机能下降,代偿能力差,防御能力降低易受致病细胞攻击及侵入,从而导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发生。长期神经紊乱,诱发老年人的躯体疾病,并常伴有情绪、心理的改变,甚至会导致老年人认知障碍的发生。而相对于儿童、老年群体,中年群体的各身体器官发育较好,其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主要由心理因素导致。中年人群生活和工作压力较大,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中年人群出现睡眠障碍,从而导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发生。
不同类型疾病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可独立发病,也可继发于多种疾病如焦虑症、抑郁症、神经衰弱、高血压、糖尿病、甲亢及经受各种重大负性心理事件后等。自主神经系统又称植物神经系统(AutonomicNervousSystem,ANS),其主要功能在于调节机体内脏、血管、平滑肌及腺体的活动。众多研究已证实,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密切相关。代谢综合征患者存在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主要是迷走神经活性明显降低,导致代表交感迷走神经平衡状态的自主神经功能指数LF/HF比值显著增大。焦虑症与神经内分泌及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关系,表明焦虑症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其严重程度与焦虑症病情有一定的相关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表明COPD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病理、生理机制相当复杂,致临床表现多种多样。COPD患者长期低氧和(或)高碳酸血症及胸内压的增加等,均会影响自主神经系统的活动,从而导致COPD患者相应的合并症出现。观察重型颅脑损伤后发作性自主神经功能紊乱21例,表明重型颅脑损伤后发作性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是发生于严重脑损伤后一组临床证侯群。大量研究表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大多与多种疾病并发,极少单独发病。故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治疗应遵循中医整体观念、标本兼治的原则。
治疗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