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美军防化部队模拟演练
化学武器有多毒
化学武器被称为“穷国的原子弹”,由于造价低廉和技术门槛不高,使其在国际黑市上都能买得到。
9月初,美国国务卿克里分别上了5家美国主要媒体的访谈节目,称美方确信叙利亚政府在上月使用了沙林毒气。理由是他们通过独立渠道得出的分析结果显示,大马士革郊区首批受害者血液和头发样本的沙林毒气测试结果呈阳性。
沙林毒气作为化学武器的一种,无疑给已经剑拔弩张的叙利亚局势火上浇油,甚至给外部势力造成介入的借口。化学武器的使用就像一根红线,一旦越过,结局都会令人难以接受。
小国的“杀手锏”
“化学武器被称为‘穷国的原子弹’,由于造价低廉和技术门槛不高,使其在国际黑市上都能买得到。”军事评论员宋忠平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说,化学武器与生物武器、核武器一起并称为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在他看来,对于小国、弱国而言,为了维护国家安全,研制核武器门槛太高,强劲的研发实力和雄厚的资金支持难以具备,这使得化学武器备受小国青睐。比如叙利亚政府军,就将化学武器作为抵御入侵和内战的“杀手锏”。
沙林是常见的军用毒剂,按其伤害作用分类,属于神经性毒剂,可以麻痹人的中枢神经。其毒性之大令人胆寒,通过呼吸道吸入55~毫克/立方米,或是皮肤接触1.7克的沙林后,便可能在1~15分钟内引发死亡。
若是暴露在低浓度的沙林毒气中,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引起呼吸困难、支气管缩小和剧烈抽搐等症状。
年的东京地铁沙林毒气事件曾震惊全球,这也是日本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遭遇的最严重的恐怖袭击事件。由邪教组织奥姆真理教发动的这起恐怖袭击造成13人死亡,近人受伤。
“神经性的化学毒剂通过呼吸道、皮肤、误食染毒食品等渠道摄入后,会侵害人的大脑和脊髓中的神经组织。”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监测室主任陈继明说,人体的各个器官由神经系统支配,因此这类毒剂还会造成人体出现颤抖、肢体痉挛、呕吐等不适症状,重则死亡。
令人胆寒的神经毒剂之王
“化学武器不需要多大的量,很容易让一支没有防护装备的军队丧失战斗力。”宋忠平谈到,像沙林、塔崩、棱曼、VX等神经性的毒剂更是杀伤力巨大。
按照化学毒剂的毒害作用,可以将化学武器分为六类,分别是神经性毒剂、糜烂性毒剂、全身中毒性毒剂、失能性毒剂、刺激性毒剂和窒息性毒剂。
在军事科学院研究员杜文龙眼中,VX可谓“神经毒剂之王”。这种毒剂比沙林毒性更大,是最致命的化学武器之一。人体吸入或是皮肤与之接触便会中毒,可造成中枢神经系统紊乱,甚至呼吸停止导致死亡。
美军曾利用VX在美国犹他州达格韦试验场做过相关试验。年3月13日,一架F4战斗机携带两罐VX毒剂,并向一片没有标记的地面洒下。其中一个罐子出了故障,残留有9.07公斤的毒剂。
当这架战斗机飞离既定航线时,残留的VX毒剂泄漏出来。由于当时飞机还在较高的上空,VX毒剂随风飘落到距离试验场32公里处的颅骨谷地,在此放牧的多只羊因此中毒死亡。当时有多家媒体亲眼目睹了大批死羊被扔进仓促挖成的壕沟中。
VX主要装填在炮弹、炸弹等弹体内,以爆炸分散法使用,也可用飞机布洒,VX毒剂以其液滴使地面和物体表面染毒,或是以其蒸气和气溶胶形式使空气染毒。
最令人胆寒的是,VX毒剂不仅持续时间比其他神经性毒剂要长,其致命性也更强。致命剂量为10毫克左右,也就是说一小滴VX液滴落在皮肤上,若不及时消毒和救治,很快就会引发死亡。
劣迹斑斑的使用历史
陈继明说道,现代战争中,使用化学武器会遭到国际公约的限制和舆论的谴责,这也是靠血的教训和历史积淀换来的。
近代化学和化学工业的发展,孕育了生产化学武器的温床。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潘多拉的盒子”被打开,化学武器让人见识了最原始的残忍。
年4月22日,在第二次伊普尔战争中,德军在战争中投放了秘密武器——多达18万公斤的氯气,这是战争史上首次大规模使用化学武器,造成英法联军人中毒,其中人死亡。
一战期间,交战国共使用了包括氯气、光气、芥子气等总量达12.5万吨的化学武器,造成余万人死亡。
二战期间,纳粹德国在集中营中建造毒气室,对犹太人进行种族大屠杀。日军在侵华战争中,更是在中国战场使用毒气多达多次,造成军民10多万人死亡。时至今日,其危害还在延续。
年5月,三名美国越战老兵曝光了越战期间美军在越南大面积使用橙剂的罪行。橙剂是一种可以让树木在短时间内枯萎的落叶剂,这可以让当时的越共游击队失去丛林的掩护,但这也是一种可对人体神经系统产生剧毒作用的化学武器。
越南因此出现了数以千计的橙剂受害者,症状包括呼吸道、皮肤的病变,甚至胎儿畸形。如今,受害的越南民众仍在寻求美方的赔偿。
催泪瓦斯是可合法使用的化学武器
叙利亚此次被指使用化学武器,也遭到了国际舆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