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崔医声医声相伴崔松说
上一期我们说到人体的自主神经系统包括副交感神经(迷走神经)与交感神经,二者相互拮抗又相互协调,就如同中医所说的“阴”和“阳”一样,维持心脏正常的生理活动。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与心律失常的诊断和治疗密切相关,心率的变化通常是这二根神经者相互作用的结果,我们也可以通过一些生理试验,观察心率的变化程度,去间接推测心脏植物神经的功能,今天我们就来介绍一下临床常用的自主神经功能检查指标和方法。
临床常用的自主神经功能检查有三个检测指标,两种检查方法。
三个检测指标分别是:呼吸差、卧立心率、心率变异性。两种检查方法分别是:Valsalva动作,眼心反射。今天我们就先介绍这三个检测指标。
1.呼吸差:
正常人呼气时迷走神经机能增强而交感神经抑制,就会导致心率减慢,吸气时则相反。
我们只需要躺下,在深吸气和深呼气状态下分别拉两张心电图,以此来推算心率差值,也就是呼吸差。
2.卧立心率(30s/15s比值)
在平卧位拉一张心电图,然后起立站直,再次拉一张心电图,同时记录下卧、立位的脉率,通过两次心电图结果计算30s/15s比值。
30s/15s比值过低表示由于原来心率就快或迷走神经损伤后不能减慢所致。
3.心率变异性
心率变异性(heartratevariability,HRV)是指逐次心动周期之间时间的微小变化,即窦性心律不齐的程度。
通过动态心电图(Holter)可以获得SDNN、SDANN、RMSSD、PNN50这些常用指标及正常参考范围。
临床意义:心率变异性(HRV)是反映自主神经系统活性和定量评估心脏交感神经与迷走神经张力及其平衡性,从而判断其对心血管疾病的病情及预后,可能是预测心脏性猝死和心律失常性事件的一个有价值的指标。
通过这三种检测指标,我们可以观察到心率的变化程度,从而间接推测心脏植物神经的功能,对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这种心身疾病的诊断有一定的帮助。
关于临床常用的两种自主神经功能检查方法,Valsalva动作和眼心反射,下一期我们告诉你!
本文作者:阮小芬医生
本科普由上海市科委科普项目资助
(项目编号:20D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