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美食与体重博弈中的人生哲理
TUhjnbcbe - 2025/3/5 18:32:00

对还没活够的人来说,吃是一种本能。

吃的最基本目的,是摄入能量和营养物质,维持生命。

造物主为了保持我们对这项工作的积极性,使我们在饿的时候会有食欲,吃的时候会有快感,饱的时候会很满足。

为了满足吃的欲望、强化吃的快感,人们极尽所能把食物变得更加美味。于是,吃成为人生中一件美好的事情。

但万物相生相克,物极必反。美好的另一面也许就不那么美好,过度追求吃的快感,势必就会违背吃这件事情本来的初衷。

在现代审美的标准里,超重显然不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更何况它会带来一系列的健康风险。可当我们摄入的能量和营养物质远远超出了身体的正常需求,你指望那些多出来的部分去哪儿呢?

令人无比羡慕嫉妒恨的是,这世界上的确存在干吃不胖的人。然而嫉妒并没有任何卵用,人家这完全是老天爷赏脸。

每个人的新陈代谢和消化系统的功能是不一样的,因此对食物的吸收效率也是完全不同。你吃的好东西都存到了小金库里面,可人家酒肉穿肠过,最终却被挥霍一空。你说气人不气人?

每个人都知道吃多了会发胖,但很少人会问一个问题,我们是为什么吃多的呢?

有人说答案很简单,那就是:好吃、吃得快、一直吃。那么下一个问题来了,好吃的东西是不是吃得快就更香?是否就一定要一直吃呢?

其实以上的所有问题,都源于我们对吃这种行为的一个更深层的思考:我们究竟如何在吃这件事上面获得最大的满足。

我们或许都听过猪八戒吃人参果的故事,二师兄因为迫不及待于是狼吞虎咽,根本没尝出人参果的味道。而孙悟空和沙僧显然更聪明,把人参果是什么滋味细细地咂摸了个够。

关于吃的速度对味觉体验的影响,十几年前的一次亲身经历,至今让我记忆犹新。

当时还在一家广告公司任职的我和总经理一同去见一位报社的负责人,因为时近中午,于是我们就约在她的楼下简单吃个午饭,边吃边谈。

因为是工作餐,所以我们只点了几个简单的小菜。或许谈的事情相对比较重要,加之我们和这位负责人并不是太熟,因此就餐的氛围比较安静。总经理负责主谈,我偶尔说上一两句活跃一下气氛。

倾听是一种礼貌,但既然是吃饭,总不能干坐着。于是我隔一小会儿就夹起一口菜放在嘴里慢慢地嚼,然后微笑着聆听领导的谈话,到了不得不咽的时候才吞下去。

正是这一次,我每一口食物都细细的品,慢慢的去感受。才真正的明白了什么叫做口感,什么是食物的前味,中味和后味。就是面前这些再熟悉不过的食物,我刚刚才吃出它们每一个最本真的味道。

这何尝不像我们的人生,每个人都在匆匆忙忙的追逐,却已经没有时间去感受它,忘记了活着的初衷。

吃的慢还有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够给血液中营养物质不断升高的信号传给中枢神经争取时间。在滞后的饱腹感到来的那一刻,使我们还没有吃的太多。

为什么有些人吃得快?究其深层原因,是因为我们吃东西的快感,在吃的过程中,需要在两个方面得到满足。

一个是食物在口腔中咀嚼的过程带来的快感,它让我们充分感受食物的味道。另一个则是吞咽带来的快感,它意味着一切已经据为己有,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食物真正的摄入。两方面缺一不可,正是吃这种生物本能完整的体现。如果有哪个减肥者胆敢频繁尝试把食物嚼完再吐掉的把戏,那估计离植物神经紊乱和精神分裂已经不远了。

吃得多消耗的少,体重就会增加,这是所有人都明白的道理。想体重保持不变,那么吃的就要和消耗的一样多。要想降低体重,要么增加消耗,要么只能是一个办法,少吃。

有人用运动的方式来减肥,但这个办法最大的敌人,就是人体超高的能量利用率。根据权威机构的数据显示,在健身房大汗淋漓的两个小时消耗掉的能量还抵不上一个馒头。而身体接下来还要对抗因为运动带来的强烈饥饿感,这听起来真的令人无比沮丧。

我们超出正常范围的那部分体重,其实不过是我们在以往人生道路上的欠账而已,不希望体重继续增加,其实就是下决心不想再继续欠账。那么,我们之前欠的那部分到底要不要还呢?

虽然每天小心翼翼,不敢多吃半点,辛辛苦苦的维持住了现在的体重。但每天都把那笔欠账背在身上,还不如痛下决心博一下,拼个无债一身轻。殊不知假使回到正常体重,每天吃的还是能和现在一样多呀。

对很多人来说,尽享美食和控制体重的纠结和博弈,也许会伴随一生。但圣人说过的三个字断章取义后,却能给我们最根本的指引。

“不多食”——孔子

此篇为《吃货必懂》系列原创文章,如您喜欢

1
查看完整版本: 美食与体重博弈中的人生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