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胃肠不好,睡眠不好睡眠不好,胃肠不好
TUhjnbcbe - 2025/2/17 20:37:00
                            

原创王伯军王伯军大夫谈消化

作者:王伯军宁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

胃肠道疾患者中失眠常见,失眠人群中胃肠问题较多,两者关系密切,互为因果,互相影响,治疗时两者都要调整,任何单一治疗都会影响治疗效果。

在人群中,睡眠障碍相当常见,胃肠疾病也相当常见,两者关系密切,互为因果,互相影响。良好睡眠可以预防胃肠疾病,促进胃肠疾病的康复。

睡眠障碍与胃肠疾病关系的研究

美国北德克萨斯大学专门研究睡眠问题的专家团队曾做了一项社区人群睡眠与疾病的流行病学调研,结果显示:失眠者中伴有胃肠问题者占33.6%,明显高于非失眠的对照人群(9.2%);有胃肠道疾病患者中伴失眠者高达55.4%,而无胃肠问题的对照人群只有20%,两者有显著差异。

美国梅奥诊所医生团队调查了名居民,其中39%伴有失眠,失眠者中15%伴有胃痛从睡梦中惊醒、15%伴有肠易激综合症、13%伴有胃食管反流、还有10%伴有各种消化问题。

胃肠不好会影响睡眠

胃肠不好会影响睡眠,这点比较容易理解。患者因胃肠疾病发生腹部不适、恶心、呕吐、疼痛、腹泻、腹胀、便秘等症状,这会干扰患者睡眠生理导致睡眠障碍,长此以往,会导致患者紧张、担心、恐慌、抑郁、焦虑,直接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和功能,促使焦虑、抑郁等多种情绪障碍的发生,睡眠障碍也会更加严重而顽固。

睡眠障碍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胃肠道不受大脑控制,是受植物神经支配的,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迷走神经),这两套系统作用相反,会根据身体内外环境的变化自动自发的调节胃肠道工作状态,协调控制胃肠蠕动、腺体分泌,从而影响人体的消化吸收功能。

长期睡眠障碍可刺激植物神经,影响体内激素水平,从而影响消化器官功能,最终造成胃肠损伤或功能紊乱。

现代医学研究显示,各种不良情绪以及睡眠障碍会导致:

1)大脑皮层功能失调及迷走神经兴奋,引起胃壁细胞、G细胞大量分泌胃酸,亦可导致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亢进,从而使胃酸与胃蛋白酶增多,而胃酸、胃蛋白酶是胃黏膜主要损害因素,可削弱胃重要保护机制黏膜屏障的功能。

2)使胃肠黏膜缺血与淤血,引起胃肠黏膜内氧自由基、白三烯等炎症因子增多,造成胃肠黏膜损伤。

3)可减少胃部的血流量,降低胃的自我修复能力。

4)也有实验显示,睡眠障碍致使大鼠胃黏膜中的胃泌素含量明显升高,胃动素含量下降,生长抑素水平增加,从而抑制胃肠蠕动,延缓胃的排空,诱发消化间期的胃肠逆蠕动,导致胃肠运动功能的紊乱。

长期睡眠障碍导致胃肠损害因素增多、修复机制削弱、胃肠运动紊乱,从而导致胃肠病变,这包括器质性病变,胃肠黏膜充血水肿糜烂溃疡,甚至癌变,原有胃肠病变者则使病情不断加重;更多的是诱发或加重胃肠功能性疾病。

功能性胃肠病与睡眠障碍关系更为密切

功能性胃肠病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疾病,患病率约占人口总数的1/3,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胃肠动力异常、内脏敏感性增高、脑肠轴调节障碍、炎症、社会心理因素和应激等有关。

内脏敏感性增高是功能性胃肠病的一个很重要因素,内脏敏感性增高通俗的讲就是胃肠对各种刺激很敏感。患者对生理性刺激会出现不适感,对伤害性刺激呈现更强烈的反应,如进食稍有不当就会发生很明显的胀闷疼痛等不适,并可以持续存在很长时间。而内脏敏感性增高,是内脏植物神经紊乱的结果,与长期的情绪不良、睡眠障碍有很大关系。

研究表明功能性胃肠病与焦虑和抑郁密切相关,脑肠互动紊乱是该病的特点。而抑郁焦虑患者常常伴有睡眠障碍。

总之,睡眠障碍、情绪不良是胃肠疾病的发病因素之一,不管是器质性疾病还是功能性疾病,诱发、加重病情,更是功能性胃肠疾病的主要发病因素;而胃肠疾病久治不愈,会影响患者情绪、睡眠,诱发或加重抑郁、焦虑等情绪障碍,使睡眠困难。

睡眠障碍与胃肠疾病,两者互相影响,互为因果,互相加重,形成恶性循环。一般认为先有胃肠不适后有失眠,是胃肠不好引起失眠,长期失眠在先,后出现胃肠病,失眠是胃肠不好的原因。

而良好睡眠对消化系统疾病的恢复有促进作用,可使体内产生一种叫TFF2蛋白质,能对胃肠道损伤进行修复,这种蛋白质在睡眠期间达到最高点。因此,保持正常、充足的睡眠对预防和恢复胃肠疾病大有裨益。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必须提倡健康的睡眠方式,保持良好情绪、充足睡眠来防病祛病。

对胃肠疾病患者,必须了解其睡眠、情绪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在积极治疗胃肠疾病同时制订个体化干预措施,以提高患者睡眠质量,保障其充足、良好的睡眠,改善其不良情绪,以促进疾病早日康复。既要注意胃肠病的治疗,又要注意睡眠、情绪的调整,任何单一治疗都会影响治疗效果。

1
查看完整版本: 胃肠不好,睡眠不好睡眠不好,胃肠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