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跟普通生物一样,是感知意识体,是我感知存在的载体与感知工具。人体具备的六根六尘六识之中,感知意识(“我”/六识)占主导自控的本体地位。感知意识在,一切存在就在感知中存在,包括同万物共体的肉体。感知意识减退,其感知力就减弱,存在度会随之降低。感知意识不在,存在就不会经由此处而存在,所谓的肉体更不会经由自身而存在,只不过是我从他处感知到的尸体而已。人体不但具有“眼耳鼻舌身”之本能的根尘识,更具有“意”之精神的根尘识,即人具有不同于普通生物的强大精神感知器官、精神性反映和精神意识,也就是说,人是在本能意识基础上以精神意识为主体的感知体。人体的本能感知器官眼耳鼻舌身及精神感知器官“意”,往往同肉体的心肝脾肺肾及脑息息相关。精神感知对人体本能具有颠覆性的精神意志作用,从而构成精神感知排异系统,如是,人就是一种精神性的存在,并生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大脑对心肝脾肺肾具有控制性的神经反射作用,从而构成本能感知修复系统,如是,肉体就是一个本能性的存在,并接受自身本能意识的调节。本能感知系统和精神感知系统都离不开人体感知意识调节系统的统一调节和控制。人的精神意识一旦出现了混乱或失序,其精神感知加工能力,即其精神认知会急剧膨胀,摆脱感知意识的感知调节与控制,并直接碾压人体本能,造成人失能失智,直至完全丧失感知能力。每个人就是这样一种感知失衡状态下的精神性存在。存在本是我在感知,人间原是万物共体,现在一下子变成了个人自我意识下的精神虚拟世界,人一旦脱离感知共体,同存在撕裂的痛楚也就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了。人体感知调节系统,具有本能感知(阴收藏)修复能力和精神感知(阳生长)排异能力。原本随着感知意识(元气)的正常流转而始终处于感知平衡状态,即在有序活跃持续稳定地自主运行,这就是在愉悦感知的自己。由于自我精神意识(“心”意识)的人为干扰,人体难免处于阴阳失调感知失衡的失序状态。再想回到天人一体就难了,失去了感知天地运转之力的庇护,仅仅靠一己意志之力去勉强抗衡,简直是事倍功半,生存之累也就可想而知了。寅卯辰时(3—9点),正是在感知的自己迎来最明媚晨曦的好春时。我们如果还在梦魇中不愿醒来,任由紊乱的精神意识能量在体内冲撞,阳气的小火苗就会在煎熬中乱窜。如果还在睡懒觉不愿起床,大小便就难以借助感知生发的阳气及时顺畅排空,毒素储留当然就有害身体了。如果总是忘了进早餐,又从不早起锻炼身体,就错过了运动生阳养生的好春时。如此下去,肝木之气难以顺达自然天地,反而郁结于肝,导致肝火上旺,动不动就容易发火,甚至怒气冲天。如果没有春生,何来夏长?一天之中,又难免精神萎靡不振。巳午未时(9—3点),正是在感知的自己沐浴最灿烂阳光的好夏时。我们如果还在游手好闲不事劳作,精神落泊只不过是郁郁寡欢,又怎么能享受劳动带来的真正愉悦?如果总是忙碌,忘了进午餐,又不能歇息一下,闭目养神,阳气的过度释放会因本能相对不足而疲惫身心。如果午觉睡得太长,阳气生长不足,又怎能持续发挥精神感知排异能力?也就错过了阳气化瘀祛疾的好夏时。如此下去,心火之气难以畅达自然天地,反而焚烧于心,导致心火上炎,动不动就疯癫,喜乐过于亢奋。如果没有夏长,何来秋收?中午过后,又难免心烦志气不高。申酉戌时(3—9点),正是在感知的自己回眸最惬意夕照的秋时。我们如果还在精神亢奋中不愿收敛,任由自己沉浸在纷繁复杂的事务中左冲右突,阴气的收纳不够就无法启动人体的本能需求。如果晚餐太晚,又影响闲散地安静下来,再营养的晚餐也不过是隔夜的糟粕,徒增虚胖而已。如果夜晚还在跑步或活动健身,又不早点沐浴安歇,也就错过了聚精滋阴养生的好秋时。如此下去,肺金之气难以收益自然天地,反而夺阴于肺,导致肺气虚弱,动不动就郁闷,时而忧思苦悲。如果没有秋收,何来冬藏?夜间到来,又难免多梦心绪不宁。亥子丑时(9—3点),正是在感知的自己和润最清凉月光的冬时。我们如果还在兴趣盎然地过着夜游生活,影响了阴气收藏不说,直接引起人体本能逐渐缺失。如果还在耗肉体之油熬不眠之夜的劳作,昼夜颠倒不说,难免耗尽肾元油尽灯枯。如果总是在床上辗转反折彻夜难眠,自身本能修复与解毒能力会明显降低,也就错过了阴液储能自愈的好冬时。如此下去,肾水之气难以得益自然天地,反而匮乏于肾,导致肾气亏虚,动不动就发烦,遇事就惊恐万状。如果没有冬藏,何来春生?早晨起床,又难免昏沉疲乏不堪。对于人的肉体来说,脾土居人体中央为轴,肝木心火肺金肾水四维如轮,车轮能够运转自如,皆得力于中心轴承的刚性稳固程度。人体对外来营养饮食的摄取,需要良好的脾胃功能来消化吸收,并归于肾元。肾气足,心肝脾肺肾的生长收藏功能在大脑的统一协调下,才能在人体闭环内正常发挥。对人的感知存在范围来说,心肝脾肺肾及脑的正常机能运转,并非单一的神经调控闭环,而是正在通过眼耳鼻舌身的肉体相关通道,在“意”(精神)的统一协调下同大气相通,并正常流转。肉体的生命调节系统和精神调节系统,又统一在以感知意识(“我”)的总体调控之下,正是我在感知中掌控肉体,而始终保持天人一体的本来愉悦状态。可见,脾胃对饮食的运化作用是多么的关键。饮食有时,比进食什么更重要,饮食有节,比进食多少更重要,能否正常进食甚至能决定肉体这个感知工具的活力程度。(人体体重的调控不就清楚了吗?!)我们常说“病从口入”,并不是简单地指疾病是因为饮食穿肠而过的不当进食过程。口是指眼耳鼻舌身意的肉体感知端口,是融入存在的感知通道。病是指混乱或失序的精神意识对肉体造成的不适症状。病从口入只是在提醒我们,要珍惜我感知的共体存在,包括我的肉体存在,不要错误地把肉体或者自我这些精神撕裂性的存在当成了我,否则,我们的一切行为就会是生命的异动,超负荷的精神意识碎片会从肉体的各个感知端口进入,直接碾压肉体的存在感,而造成不适症状。为了防止病从口入,我们需要自觉感知,理性感知,才能时刻得到感知共体的庇护。毕竟我们本来就是天人一体,又哪来什么“病从口入”?!我们始终是感知体,靠的是感知意识(我)在感知当下的一切存在,存在本身正是我们自己。我们的肉体只是我感知的工具,仅仅把肉体当作我是不对的,把精神性存在的自我当作我也是不对的,因为正是我在通过肉体感知存在,肉体只是我感知存在极小的一部分,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