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上火时来一瓶“降降火”,吃烧烤时来一瓶“解解腻”,加班熬夜来一瓶“清凉一下”。药香阵阵,清甜爽口,凉茶似乎成了夏季最合时宜的饮品。仿佛有凉茶相伴就能免去上火的烦恼,事实真的如此么?
凉茶最早起源于我国的岭南地区,当地夏季炎热,多雨潮湿。再加当地人喜食海鲜,烹调多用葱、姜、蒜等辛热之品,就很容易令人生“热气”,出现上火的症状,先民为了消除热气,便试着用一些具有清热解*效果的草药熬水饮用,发现确实有效,配方便在民间流传开来,几经医师的调整,最终形成了种类多样的凉茶。
其中有药力柔和的五花茶、夏桑菊、竹蔗茅根水、小儿七星茶,也有药力峻猛的沙溪凉茶、斑痧茶等,配方中多用苦寒之品,达到生津止渴,平衡体内邪热的效果。
随着凉茶的商品化,也让一些消费者对凉茶的效果产生了误解,有些人认为喝凉茶可起到有病治病,无病强身的效果,甚至当成夏季的保健饮品。凉茶配方中的中药虽属于国家卫生部公布的药食同源品种,但盲目饮用则与中药所讲究的“辨证论治”、“中病即止”的根本原则背道而驰。
中医认为“上火”有虚实之分,正常人阴阳平衡,可相互制约,如单纯的阳有余,则显示为实火,一般症状较重,来势凶猛,病程较短。如果是阴不足,而使得阳失于阴的制约,则为阴虚火旺,一般症状较轻,但病程绵长,常表现为烦热、盗汗、口渴不欲饮,而虚火就非一般凉茶可以解决的问题了。究竟是实火还是虚火不通过医生的诊断,我们自己恐怕也很难区分清楚。如盲目饮用凉茶反而容易损伤阳气,中伤脾胃,导致神疲乏力、多汗易感冒、脘腹冷痛、消化不良等不适症状。尤其是女性经期、孕期、产后以及婴幼儿更不宜服用凉茶。
很多人选择凉茶的另一个原因是口味好,良药不仅不苦口,还很甘甜爽口。仔细查看食品标签就会发现,凉茶中糖的含量可高达每百毫升8g左右,与可乐不相上下,一罐凉茶的热量与2两米饭相差无几。以去火为目的,喝下大量糖分和热量对于健康而言也是得不偿失的。
因此,夏季想要真正去火,并不能完全寄希望于凉茶,还需要从健康的生活习惯方面进行调节:
1、饮食有节,保持膳食平衡,及时补充水分:
少食肥甘厚味之物:如煎炸、烘烤、熏蒸食品。烹饪方式以蒸煮炖为主。
少碰辛辣刺激之品:如葱、姜、蒜、辣椒、酒、胡椒、花椒、咖啡、烟草。
少食温热性食物:如荔枝、桂圆、石榴、杏、杨梅等水果;羊肉、鹿肉、猪肝等肉类。
2、缓解精神压力,增加运动时间:
压力长时间积蓄,妨碍了大脑细胞对氧和营养的及时补充,就会使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植物神经系统失调,免疫系统自然就会出问题。过度的静坐工作,缺乏体育锻炼,会使机体面对不良刺激的应激能力下降;机体血液循环的减缓,代谢废物的积聚,使人体“上火”的几率大大增加。不妨就趁着夏天昼长夜短,利用饭后时间出门运动健身。
3、调整作息时间:
“上火”被认为是机体免疫力低下的表现,各种研究表明,长期熬夜会直接降低人体免疫力,并出现失眠、健忘、易怒、焦虑不安等症状,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加重“上火”的症状。所以易“上火”者要保证起居有规律,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以免过度疲劳,免疫力降低。
作者介绍:王喆,国家一级公共营养师、执业中药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