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神经衰弱是一种什么体验?
现代大多数人基本都是在生活、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更快的多重环境下,身体心理亚健康人群越来越庞大,在一项全国性调查结果中,亚健康群体占总体的70%以上。
常常可能感觉并没有深刻明显的病痛,就医检查也没有患病诊断,但就是会出现疲累、浅眠、易失眠、噩梦、紧张头痛,甚至压力大、易焦虑、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等。其实,这也许就是身体在向我们发出警示的信号,提示你要警惕,你可能是患上了神经衰弱!
在我国,神经衰弱的患病率是13‰,按总人口14亿算,大约有万患者!
女性得神经衰弱的几率是15.8‰,男性是2.3‰,男女患病比例1:6。
神经衰弱多发生在15到40岁之间,多发于青年学生和脑力工作者。
神经衰弱是一种病吗?
神经衰弱是在年由Kraus和Most将其收入医学词典一种功能障碍性疾病,是身体某些生理机能发生暂时性的功能障碍,就其本质上而言没有器质性病变。具体指因长期处于紧张和压力下,出现的精神易兴奋和脑力易疲劳现象,常伴有精神问题、易激惹、睡眠障碍、紧张性疼痛等。
通常,神经衰弱的诊断为功能性疾病,临床症状可能有很多,但查不出能解释造成症状的器质性损害,就算通过医学影像技术、化验等先进手段也无法找到客观依据,因此,在检查时首先要排除那些隐藏的器质性疾病,以免延误病情。
中医上把神经衰弱及失眠会称之为“心病”,心,原指大脑。当身体受到不良刺激,大脑神经功能减退,就会出现焦虑、情绪低落以及一系列并发性症状,若没有及时进行调理改善,对于脑和身体的影响将会更大,甚至引起更多疾病。
神经衰弱不可怕,可怕的是患者不自知!
在生活中可能听过很多“神经衰弱”案例,也有很多人说自己得了神经衰弱,但其实大多数人并不能及时分辨发现神经衰弱的症状,很多人或许已经患有神经衰弱却不自知。
神经衰弱都有哪些症状呢?小编整理了一下,大家可以自行判断:
易感疲劳
主要表现是疲劳感,精神萎靡不振,对做任何事都觉得力不从心、效率反应跟不上,无法全身心投入。
异常兴奋
患者的精神活动波动变大,兴奋点降低并且持久,比如看到影视综艺长时间兴奋,久久不能退却。思维也会变得过于活跃,经常大脑不自主地反复回忆经历过的事,对急需要处理的事又无法竭尽全力,对声音、光亮敏感。
情绪波动
患者出现情绪障碍,波动起伏大,易愤怒、伤感、烦恼、激动、紧张焦虑、经常埋怨等,然后把自己病症的起因归咎于他人,怀疑自己患有不治之症。
紧张性疼痛
会因琐碎的小事紧张或轻微劳动后就感到头颈、腰背、关节以及四肢疼痛、感到不适。
睡眠障碍
常见的是难以入睡,浅眠易醒、多梦,缺乏真实的睡眠感,睡眠质量差。
其他异常
也会伴有昏厥头晕头痛发胀,心悸心慌、大汗淋漓、心前区疼痛、呼吸困难,以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包括多汗、尿频、性功能低下、妇女月经不调或痛经等。
当上面的症状中出现三项休息后有减轻,工作学习生活压力大而加重,病程超过3个月,那么你就应考虑自己已经患上了神经衰弱。
这5个因素,正在慢慢损害你的神经
高压状态
很多男士患神经衰弱的比例比较大,因为社会赋予男性的角色,以及他们要承担的责任和压力,都是长期扩大,当超过一定限度,神经就会断裂,引发神经衰弱。
负面消极影响
所有能带来精神紧张的因素都是神经衰弱的病因,其中消极负面的影响占很大一部分,如果长期处于焦虑、烦躁、抑郁负面的情绪环境下,就很有可能患上神经衰弱。
童年成长
不好的成长经历会影响成年后的精神生活,致使神经衰弱。这不好的成长经历可能来自于家庭、以及童年创伤,或者是受到虐待、分离、不公待遇、霸凌歧视等,这些都会引起成年后的神经衰弱。脑力工作者
有些职业特性就是会容易引起神经衰弱。比如那些高度紧张的工作,或要大力用脑的工作者,都是会引起神经衰弱的高发职业。精神因素
精神上的因素就包括很多了,可能是遗传或后天形成的。一般神经衰弱都是精神受刺激引起的,某些刺激精神的事件本身或者是个人的精神状态,当个人的精神状态本身就不好,比较脆弱,就很容易引起神经衰弱,哪怕一件小事。
专家提示:神经衰弱在生活中的发病几率非常高,但很多疾病会跟这些症状混淆,因此,大家要是发现自身有类似神经衰弱症状时,要及时就医确诊,以免耽误治疗时机。
关于神经衰弱的治疗:
心理疏导
精神调理是可以治疗神经衰弱的一个重要手段,心理师都会采用个性化方案为患者疏导,调整患者心理精神状态,通过导向性的练习和自我认知,稳定情绪,提高适应能力。
培养适应度
多鼓励患者参与社会生活,提高培养自己适应社会和公关能力,确保在各方面环境下都能有良好的适应度。
多运动保持心态
适当的运动锻炼不仅能增强个人体质,还能让紧绷的心态得到放松,保持愉悦的心态,利于新陈代谢,也能促进病情好转。
平衡饮食
提高饮食平衡质量,规范饮食,清淡最好,适度补充各种营养,忌偏食,入睡前禁止喝浓茶、咖啡、烟酒等。
写在最后:
神经衰弱不是不治之症,但绝大部分都是无法自愈的。通过系统就医治疗,也只是在基本上有明显的缓解。治疗效果跟发病时间的长短、是否及时就医、患者年龄、以及个人情况有关。家庭因素都有关,因此,治疗神经衰弱,更需要的是患者的积极配合和自身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