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这个时代的父亲实际上精神空虚迷茫而又焦 [复制链接]

1#
北京白癜风怎么治疗 http://pf.39.net/bdfyy

这个题目借用了鲁迅的一篇文章。

鲁迅当年为什么要说“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因为他处在中国几千年以来变化最剧烈、断层最厉害、人们最迷茫的时代。那个时候有一个大神刚刚倒下,就是我们引以为豪的孔老夫子、儒家道统。什么三纲五常、仁义礼智信、忠孝节义,这些一夜之间变得好像不合时宜了。

西洋的德先生赛先生进来了,有人开始讲民主和自由、人权和博爱了,但是德先生赛先生又立不稳、镇不住,于是人们迷茫了,无所适从了。所以鲁迅要问“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因为那时候有很多人不明白,到底要怎么教自已的孩子,世界变化得实在太快,他们自己就糊里糊涂,吃不准什么才是对的、有意义的,所以也不知道怎么培养孩子才算成功。

一、这个时代作为父亲的我们,

实际上精神空虚、迷茫而又焦虑

我们现在的处境,和当时的父亲们其实非常类似。过去我们也有一个天,有一个大神。现在这个天神不在了,我们内心空虚了,需要有新的寄托。可是我们现在却连德先生赛先生都没有。这个时代,我们的精神是比较空虚的,比鲁迅他们迷茫得多。他们那时候虽然混乱,但至少还坚信有一个进步方向,我们现在好像连这个都很难说清。

没有了寄托,就比较容易焦虑,这就是现代社会的焦虑。大家都是非常成功的人士,有着丰富的知识、人生智慧和经验,但是在面对未来的时候,只要是我们这个社会中的人,不论你是不是成功、是不是富有,都会感到迷茫。

过去我们寄希望于一种全新的社会制度,希望大同世界,人人高尚,后来这个想法完全破灭了。接着我们又相信至少劳动致富、天道酬勤,通过刻苦读书或者辛勤劳动可以改变命运,可是最近一段时间越来越多的事情让人们连这点信念也摇摇欲坠了。

点击此处了解详情

过去家长教育孩子要好好学习,现在家长也教育孩要好好学习,但已经不是同一个意思了。

大家都听过一句话,“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听上去很尊重知识文化,但是要知道,这句话出自北宋民间流传的一首《神童诗》。北宋是一个可以靠读书换取荣华富贵的时代。所以这首诗中还有一句话:“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

为什么读书高呢,这是有前提的,还是因为读书可以做官发财。我们现在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但是一旦哪天发现世道变了,变成“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了,“读书高”的思想很快就会土崩瓦解。

现在社会很浮躁,谁也说不清除了钱到底还有什么是可信的。所以现在人们的动力,就是尽可能地为自己和孩子积累更多的财富。

现在的父母都很着急,有出息和没出息的标准也很单一。孩子从小就被逼着上奥数班,要上重点小学、重点中学、重点大学,大学毕业了又要急着找工作,然后要急着成家、买房、生孩子,在工作上要求晋升,生怕差了一步就比别人迟了,好像一辈子都被人拿着一把刀在追着跑似的,无休无止。

孩子很累,家长也很累,因为所有的事情,包括读书、工作甚至恋爱、婚姻都被当成任务来完成。

现在流行说怎样怎样就可以少奋斗三十年,但是,他们不知道节约下来的这三十年要用来干什么——在挣到很多钱之后,除了去挣更多的钱之外,又要干什么?

而且,所谓的少奋斗三十年,有那么简单吗?大家可以想想,其实许多三十年前觉得有多么重要的东西,现在已经变得没有意义了。曾几何时人们相信进了国家的工厂就是拥有铁饭碗,终身有保障,更早的时候是营业员最吃香,还要送礼托关系才能当,现在看看真像做梦一样。我们又有多大把握相信,现在自已给孩子安排下的生活的就是最好的,就是能让他平安幸福一生的呢?

这就是法国哲学家萨特说的,“你可以期待太阳从东方升起,而风却随心所欲地从四面八方吹来。”

今天的我们和鲁迅他们的心情一样,每个人都在问: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我们到底要教给孩子些什么?留给孩子些什么?

二、生存很重要,

但使自己幸福的能力更重要

鲁迅当年的回答是这样的:“须用全副精神,专为他们自己,养成他们有

耐劳作的体力,纯洁高尚的道德,广博自由能容纳新潮流的精神,也就是能在世界新潮流中游泳,不被淹没的力量。”

不被淹没的力量,也就是不管风向怎样变化,都能够使自己生存下去的能力。但今天,我们的希望比鲁迅说的要求更高一点。我们不仅要孩子生存,而且要他们有能够使自己幸福的能力。

形势永远是在变化的,但是人心是不变的。一个自己有独立思想的人可以做弄潮儿,一个被安排着随波逐流的人就很容易被潮水淹没。

今天来听讲的人都是成功的企业家、高管,所以我特别来说说大家关心的“富家子弟”的问题...

1、这一代孩子的金钱观、价值观都和父辈不同

富家子弟,尤其是中国的富二代们,有很大的特殊性。对他们的教育要充分考虑到这种特殊性。他们从小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金钱观、价值观和一般人有所不同,也和父辈不同。我们在思考如何教育他们的时候,首先要思考如何理解他们。

有个故事,说一个白手起家的大富翁去住酒店,要了一间最廉价的经济房。酒店经理认出了他,就说:“先生,您儿子上次来我们这里,住的可是最豪华的房间啊。要不要给您换一间房?”富翁说:“我儿子有一个有钱的爸爸,所以可以住豪华房间,但是我只有一个很贫穷的爸爸啊。”

他这句话说得很有意思。很多人以为这个故事是在讽刺儿子败家,我不这么认为。这只是反映出两种不同的金钱观。

柏拉图在《理想国》这本书里,记录了一段苏格拉底和一个很有钱的人的对话:

苏格拉底问他,“你的钱是自己挣来的呢,还是继承你父亲的呢?”有钱人就问,“你为什么要问这个呢?自己挣的又怎样,继承父亲的又如何?”

苏格拉底就说,“自己白手起家挣钱的人,看钱的眼神就不一样了。因为这钱不仅仅是财富,而且还是自己的产品。这样的人会很爱钱,就像诗人爱自己的诗篇,父母爱自己的孩子。如果是继承来的钱,就不会对钱本身有这种执著的感情,只是把它当成一个工具而已。“

苏格拉底是个穷汉,但是他看得非常清楚。对于财富的积累来说,当然必须要有富一代的精神才行,但是富二代的那种心态,却也不一定就是错。有时候把钱看轻了的人,反倒能够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