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专家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导语
自汗、盗汗作为症状,既可单独出现,也常伴见于其他疾病过程中。本节着重讨论单独出现的自汗盗汗。至于由其他疾病引起者,在治疗原发疾病的基础上,可参考本节辨证论治。
西医学中的甲状腺机能亢进、植物神经功能紊乱、风湿热、结核病等所致的自汗盗汗亦可参考本节辨证论治。
汗证是指由于阴阳失调,腠理不固,而致汗液外泄失常的病证。其中,不因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而白昼时时汗出,动辄益甚者,称为自汗;寐中汗出,醒来自止者,称为盗汗,亦称为寝汗。
正常的出汗,是人体的生理现象,本节所论述的自汗、盗汗,均为汗液过度外泄的病理现象。《明医指掌,自汗盗汗心汗证》对自汗、盗汗的名称作了恰当的说明:“夫自汗者,朝夕汗自出也。盗汗者,睡而出,觉而收,如寇盗然,故以名之。”
辨证要点
应着重辨明阴阳虚实。一般来说,汗证以属虚者多。自汗多属气虚不固;盗汗多属阴虚内热。但因肝火、湿热等邪热郁蒸所致者,则属实证。病程久者或病变重者会出阴阳虚实错杂的情况。自汗久则可以伤阴,盗汗久则可以伤阳,出现气阴两虚或阴阳两虚之证。
治疗原则
虚证当根据证候的不同而治以益气、养阴、补血、调和营卫;实证当清肝泄热,化湿和营;虚实夹杂者,则根据虚实的主次而适当兼顾。此外,由于自汗、盗汗均以腠理不固、津液外泄为共同病变,故可酌加麻*根、浮小麦、糯稻根、五味子、瘪桃干、牡蛎等固涩敛汗之品,以增强止汗的功能。
(一)肺卫不固
1症状汗出恶风,稍劳汗出尤甚,易于感冒,体倦乏力,面色少华,脉细弱,苔薄白。2治法
益气固表。
3方药
玉屏风散。本方为益气固表止汗的常用方剂,方中以*芪益气固表止汗;白术健脾益气,助*芪益气固表;少佐防风走表散邪,且助*芪固表。汗出多者,可加浮小麦、糯稻根、牡蛎固表敛汗。气虚甚者,加*参、*精益气固摄。兼有阴盛而见舌红、脉细数者,加麦冬、五味子养阴敛汗。
气血不足,体质虚弱,而症见汗出,恶风,倦怠乏力,面色不华,舌质淡,脉弱者,可改用大补*芪汤以补益气血,固表敛汗。本方除含有玉屏风散的药物外,尚有人参、山茱萸、茯苓、甘草、五味子等益气固摄,熟地、川芎、肉苁蓉等补益精血,补益之力远较玉屏风散为强,故宜用于自汗之气血不足及体虚甚者。
(二)营卫不和1症状
汗出恶风,周身酸楚,时寒时热,或表现半身、某局部出汗,苔薄白,脉缓。
2治法
调和营卫。
3方药
桂枝汤。
方中以桂枝温经解肌,白芍和营敛阴,两药合用,一散一收,调和营卫,配以生姜、大枣、甘草,助其调和营卫之功。
汗出多者,酌加龙骨、牡蛎固涩敛汗。兼气虚者,加*芪益气固表。兼阳虚者,加附子温阳敛汗。如半身或局部出汗者,可配合甘麦大枣汤之甘润缓急进行治疗。
营卫不和而又表现倦怠乏力,汗出多,少气懒言,舌淡,脉弱等气虚症状者,可改用*芪建中汤益气建中,调和营卫。
由瘀血阻滞导致者,兼见心胸不适,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弦或涩等症者,可改用血府逐瘀汤理气活血,疏通经络营卫。
(三)心血不足1症状
自汗或盗汗,心悸少寐,神疲气短,面色不华,舌质淡,脉细。
2治法
补心养血。
3方药
归脾汤。方中以人参、*芪、白术、茯苓益气健脾,当归、龙眼肉养血,酸枣仁、远志养心安神,木香、甘草、生姜、大枣理气调中,共奏益气补血、养心安神之功。
汗出多者,加五味子、牡蛎、浮小麦收涩敛汗。血虚甚者,加制首乌、枸杞子、熟地补益精血。
(四)阴虚火旺1症状
夜寐盗汗或有自汗,五心烦热,或兼午后潮热,两颧色红,口渴,舌红少苔,脉细数。
2治法
滋阴降火。
3方药
当归六*汤。方中用当归、生地*、熟地*滋阴养血,壮水之主,以制阳光;*连、*芩、*柏苦寒清热,泻火坚阴;*芪益气固表。
汗出多者,加牡蛎、浮小麦、糯稻根固涩敛汗。潮热甚者,加秦艽、银柴胡、白薇清退虚热。
以阴虚为主,而火热不甚,潮热、脉数等不显著者,可改用麦味地*丸补益肺肾,滋阴清热。
(五)邪热郁蒸1症状
蒸蒸汗出,汗液易使衣服*染,面赤烘热,烦躁,口苦,小便色*,舌苔薄*,脉象弦数。
2
治法
清肝泄热,化湿和营。
3方药
龙胆泻肝汤。方中以龙胆草、*芩、栀子、柴胡清肝泄热,泽泻、木通、车前子清利湿热,当归、生地滋阴养血和营,甘草调和诸药。
郁热较甚,小便短赤者,加茵陈清解郁热。湿热内蕴而热势不盛,面赤烘热、口苦等症不显著者,可改用四妙丸清热除湿。方中以*柏清热,苍术、薏苡仁除湿,牛膝通利经脉。
注:文中涉及所有方剂药物及治法为学习参考之用,非专业人士请勿试药。●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证考核——关格-辨证论治●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证考核——郁病-辨证论治●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证考核具体考核什么内容?考官都会问什么?●公示丨北京市年中医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报名合格人员名单●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证,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考?
??热门视频推荐??
更多精彩视频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