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国打响ldquo二战rdquo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什么药 http://pf.39.net/bdfyy/tslf/171203/5897881.html

截至7月26日,

*:确诊+无症状=例感染者,兵团新增1例无症状。

大连:确诊38+无症状32=70感染者。

我国已经进入了第二轮战疫!

“二战”开始了!第一轮战疫是从今年春天开始,元月下旬开始四五月份结束。

这中间经过了一个月左右的消停。

进入6月份以来,确确实实已经进入了全国性的第二场战疫。

北京,6月11号,新发地开始。

然后是*乌鲁木齐。

然后是香港,或染及深圳。

然后东北的大连。

大连开始,波及整个东三省和福建、8市,共79人感染!

在我国的边境、边疆、外围,由外及内,第二轮战疫已经开始。

"二战",什么时候结束?

什么样的程度?不得而知。

今儿,九哥说说比战疫更可怕的新冠后遗症!

新冠肺炎患者侥幸过了*门关,活回来了,但后遗症却成了永远走不出的疼。

是的,很多患者心理疾病增生:

康复回家后仍感到身体不适,反复找医生,说心慌胸闷、失眠、紧张,甚至怀疑自己复阳,做十几遍核酸检测,内心困扰深重。

但,真的后遗症确确实实存在。

一次新冠,终生“新冠”。

(非典后遗症患者)

出院后:腹泻、腹胀、消瘦、乏力,可怕的头痛

九哥的一个粉丝王阿姨,65岁,新冠肺炎患者,出院后遇到了烦恼。

后台信息中,她说在康复过程中,一直腹泻、腹胀、消瘦,还经常头疼、乏力,很沮丧。

眼下,后遗症没有特效药。而新冠病*攻击面广,从肺部、到脑神经到身上所有器官都会侵蚀。

医院的医生说,可能合并ARDS、心肌损害、凝血功能异常、肾脏损伤、肝脏损害等多脏器损害。新冠患者,难免会出现后遗症。

对此,我们早就有防备。

3月4日卫健委制定《新冠肺炎出院患者康复方案(试行)》,5月13日卫健委联合制定《新冠肺炎出院患者主要功能障碍康复治疗方案》(《康复方案》),应对后遗症。

王阿姨出院后,很封闭,对一般人不愿意提新冠病史,对新冠后遗症不愿说,对后遗症认识不够。

她虽然是轻症,但出院后有了一系列症状:腹胀、便秘,久治不愈。病情严重时,就用甘油灌肠,但老用这玩意容易形成依赖,也不好。

她的烦恼是,各种检查也查不出什么,胃肠道受交感神经控制、紊乱,病*攻击神经系统,其附近的一团神经功能受到影响,植物神经障碍。人急得也很瘦了很多。

大学同学的父亲,武汉的,我称之为张伯,69岁,他新冠确诊,重症。

同学说,当时出症状时,张伯的体温近38℃,呼吸艰难,双肺弥漫性浸润性病变,白肺,免疫系统摧垮,淋巴细胞亚群降低。

医院后,医生用大剂量激素,上白蛋白及磷酸氯喹,高密度的激素治疗,几天后才缓解,人也安稳下来。

但出院回家后,张伯头疼的毛病除不了根儿,甚至疼得不敢睡觉,放射状的疼,头皮碰到都疼,可遭罪了。

九哥记得,医院在患者脑脊液里检测出新冠病*,攻击大脑,但做头部磁共振的,也显示不出来。

可怕的大脑攻击。

有的老年患者感染时,胃肠、头部都难受,想吐,不能吃东西,腿软,疼得要命。逐渐恢复后,仍然气喘、气短。

比如王阿姨、张伯,他们爬楼梯,就喘得不行、乏力。免疫力受到攻击,实际上没有完全恢复,或者是不可逆的损害。

医生说,张伯伯在生病时,免疫细胞降低,对外来病*不识别、不形成抗体。免疫力崩了,免疫细胞全线降低。

新冠病*兼具艾滋病和“非典”的特点,即便出院了,其免疫力被摧垮。免疫力的恢复需要时间,还得看患者年龄和受攻击的程度。

头痛,也是个折磨人的大问题。

3月初,华中医院神经内科主任胡波说,名患者中,超过三成出现神经系统症状:

一是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如头痛、头晕、意识障碍、急性脑血管疾病、癫痫等;

二是周围神经系统症状如味觉减退、嗅觉减退、食欲减退、神经痛等;

三是骨骼肌损伤。

国家卫健委的《康复方案》提到躯体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全身乏力、易疲劳、肌肉酸痛,部分可伴有肌肉萎缩、肌力下降等。多见于危重、重症型出院患者。

张伯伯出院后,头痛,膝关节不行了,腿脚无力了,户外活动大受影响。

王阿姨则腰酸背痛,睡眠状况恶化,睡觉前要吸氧气才能入眠。

(非典后遗症患者)

最大的伤害:肺部纤维化+心脏形态改变

肺部纤维化,最难缠。

王阿姨、张伯都有肺部纤维化症状。

也就是说,他们的肺泡和肺泡之间,被纤维组织填充了,吸进气,它扩展不开;呼出气,它压缩不了,没有弹性。如果长时间吸氧,自身功能不好恢复,加重肺部纤维化。

肺部纤维化分两种,一种是局部病灶,仅仅留个斑块,这算不幸中的万幸了;另一种是大范围纤维化,影响呼吸,没办法除根儿,可缓解,进展慢一点而已。

九哥回忆起年的“非典”,少数患者肺部纤维化,一些人目前仍饱受虐待。

这次的新冠肺炎,类似,少数重症的患者,肺部纤维化问题正在显现。

病人的后遗症,专家从病理学上印证。

4月21日,医院感染科主任王贵强在新闻发布会上说,重症和危重症患者,可能肺纤维化。新冠肺炎对肺脏的损害较重,有明显的炎症和损伤。

炎症损伤之后,修复就是纤维组织增生。严重的话,可能会残留一些纤维化。“从病亡的病人解剖可以看到,有些实变和纤维化的表现。”

患者出院后,肺部复元要经过很长时间,有的一两年后肺部才能跟正常人一样,有的不可逆。

张伯新冠肺炎出院后,气喘,胸闷,肺部有损伤,抵抗力差,时不时的有点咳,而且,每过一两周,得医院看一下。

医生说对张伯说,重症、危重症患者长期随访,肺纤维化的发展不是短期内发生的,是出院以后一个月、两个月甚至更长时间才出现,留意身体变化,及时干预。

肺部不适有感觉,而可怕的是心脏病变感觉不到。

新冠病*攻击心脏,患者出院后感受不到异常,但CT影像上很明显,有的心脏形态学上有变,心肌外层脂肪化。

心脏和神经受伤害,患者在治疗期间,就表现怪异,浑身收紧;全身麻,是心脏低钾表现。

《美国医学会杂志·心脏病学》说,在武汉,超过五分之一的新冠患者心脏受到损伤,但是一些患者之前没有任何心脏病史。

怎么回事?

原来,缺氧,心脏就难以泵出血液。病*侵入心脏细胞,人体对抗,引发免疫风暴,心肌损伤。

老美的一些专家也说,新冠病*导致心脏损伤的概率高于其他病*。

(非典后遗症患者)

香臭不分:嗅觉、味觉、对温度的感觉,各种失灵

张伯,不仅听觉、嗅觉、味觉无感,而且对温度的感觉失灵。日常生活中,他各种感觉迟钝。

王阿姨,本来耳聪目明,现在迟钝。记忆力也衰退,手抖来抖去,嘴巴抽动,就像脑血管后遗症患者。

甚至,他们有时自言自语,像呓语,像梦话。

更头疼的是,张伯对温度没有感觉,喝开水,嘴巴不知道烫,口腔容易受伤。

对感觉上的损伤,外国报道不少。

3月21日,英国鼻科学会主席霍普金斯与英国耳鼻喉科协会(ENTUK)主席库玛说,嗅觉丧失是新冠感染的症状之一。

他们说,来自韩国、中国和意大利的证据表明,很多患者出现嗅觉缺失。

德国超过三分之二的病例嗅觉缺失。

韩国约30%的轻度病例嗅觉丧失。

上海科技报5月18日说,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对中、法、德5家医院例患者,进行了跟踪,其中位患者嗅觉或味觉异常,其中轻症患者占48%。93位患者嗅觉和味觉功能同时都有障碍。

这数字,不算低了。

医院副院长吴国安说,北京近期病例,嗅觉改变的有33人,味觉改变的则有21人。

很悲催的是,这些后遗症,非老年人专利,年轻人也大有人在。

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专家卢洪洲解释,嗅觉、味觉障碍,和ACE2和TMPRSS2基因有关,前者主要表达新冠病*的宿主细胞受体,后者表达介导新冠病*进入细胞的表面蛋白酶。

它们在多种嗅觉上皮细胞类型中高度表达,两种基因的表达促使病*进入细胞,致使嗅觉障碍。

还有,ACE2基因肺部高表达,在舌头上也高表达,从而影响味觉。

其实,在我们身边,同学、朋友圈中,王阿姨、张伯这样的前新冠肺炎患者,一直有,只不过你不知道,但他们就“潜伏”在你身边。

主要是怕你歧视。

再就是他们心理上的后遗症:自卑。肺部纤维化进行中,会不会传染给家人、朋友?

最主要的,后遗症影响了他们的性格、兴趣和社交。

培根说,人类在相互的交往中寻求安慰、价值和保护。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