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入睡入定进行比较研究的目的及意义,是要从人体科学的高度正确深刻地认识入睡与入定的本质,挖掘我们人体自身内的万金难买的宝库,探索人类延年益寿,开发智慧的最佳途径。
杂念多不能入睡,杂念多也无法入定.
睡眠是被迫的,入定是主动的睡眠身体活动的停止,入定是认识宇宙生命的开始睡眠不能够超越生死,入定是回到本体的方法之一。睡眠可以成为养生的方法,不能够彻底掌握自己的生命,入定却是通往掌握自己生死的途径.
睡眠是自然现象,禅坐(入定)是有意识的睡眠.人可以在修炼中利用睡眠,而不可依靠睡眠,佛教把睡觉叫做”睡魔”,而且打坐入定后的效果比睡觉好.
入睡(睡眠)是人类千百万年与生俱来的一种生理现象。人类凭借着它(加上食、色等生理需求)才得以繁衍生息,代代相续。入睡是人体生命力赖以持续生存而设置的一种恢复脑功能、调节代谢的密码机能,它周期性地出现在具有生命活力的人的整个生命过程。
我们首先看看古老的中医对睡眠与人体健康关系的认识:中医将失眠、多梦等表现,看作是人体阴阳失衡的一种病症。“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则作息有续。若日落而不息,则当息不息,当作不可作,谓之病矣。”对此,中医采取安神、稳心的方法医之,使患者恢复到作息有序、动静有律、阴阳平衡身体健康。现代西医也认为失眠是一种常见病症。一般看做是神经系统的疾病,如:神经衰弱症、神经官能症等。为了恢复人的睡眠功能,西医甚至发明了苯巴咳咳比妥这类有*副作用的安眠药来治病。另外,在临床上有些病症既不知其名,又不服药治,叫做百药用遍,都无疗效。唯独采取严格的卧床,增加睡眠的办法,却显奇效。可见,睡眠还具有治疗人体某些疾病的功效。
人类的生命力其实是很脆弱的:一个人连续工作不睡觉,最多坚持三天三晚,再不睡准会人体就会死亡。所以“造物主”发明入睡这个办法来帮助人类克服危机、调节、恢复脑功能,才使人类得以能活到七老八十的年龄。可见,人类虽然一生中有近三分之一的时间入睡,但它帮助人类延长寿命却是整个一生,否则,人类只有三五天阳寿!那么,入定是什么呢?入定是一个复杂的概念。这里我们以《先天混元学》的作者赵金香先生给入定下的一段定义来说明:“持续高度的入静是一种‘定界’,进入这种状态,称作‘入定’,定界是源念主宰的虚空……”对于无入定亲身经历的普通人们来说(不管他是科学家还是其他什么有大学问的人)入定这一概念是不可理解、不可思议的,是不能与入睡进行科学比较和研究的。因为入定并不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自然生理现象,而是修行者长期修炼才能进入的一种高度功德状态。一个人每天都要入睡,但可以一辈子不入定。入睡与入定的一些表象与功能列表如下表
入睡,这个被称为帮助人体休息,以恢复脑、体机能的生理现象,其实并没有帮助人体休息。它只是很有限度地帮助人体的某些感官部位休息了一下。这是指眼、耳、鼻、舌、身这些外部感官知觉及四肢的机械运动。人体内部这台机器—呼吸、消化、循环等系统、五脏六腑,仍在一刻不停地工作。靠入睡使人体获得休息其实是一种假象,一种自我欺骗,自我安慰。好像一座工厂,车间内机器全在运转,工人们全上班,只有眼、耳、鼻、舌等这些门卫撤了岗哨,何谈休息?人们不难理解汽车与人体的比较:一辆汽车白天行驶了一天,晚上驶进了车库—发动机熄火,油路、电路停息,车灯、喇叭不亮不响,这就叫汽车入定。如果汽车虽进了车库,不是入定而是入睡:发动机仍在运转,油路、电路、气路这些“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仍在不停工作,只有车轮不转、灯不亮、喇叭不响。这同人体入睡极为相似,试想,这车能长久使用吗?可见,“入定”使汽车的工作寿命延长了若干年。但我们再设想,如果汽车既不“入定”也不“入睡”,一直行驶工作———好像人体不入睡一直工作,那么,汽车的使用寿命则可能和人不睡眠一样只有三五天短吧。同理,人类因入睡而使寿命从三五天延增到七老八十岁,而人类能入定,那寿命能增加多少年呢?千百年来,入睡这个东西以人类朋友的面貌出现,它确实给人类带来了朋友的恩泽,可以说,没有睡眠就没有人类。但是,在这个虚情假意的朋友给人类恩赐几十年延寿的背后,它却拿走了人类更多更长的寿命,这寿命何止一二百岁!而这个恩赐只能由另一个真正朋友—入定给我们带来。据赵金香先生掌握的信息:现在全世界的修行者,岁以上的人大约有名左右。赵先生自己也是修行者,他的话笔者是相信的!(读者信不信可随缘。)那么,这名左右的大德靠什么延寿到岁呢?结论是:长期修炼“入定”培养浩然正气。据说,道家始祖老子活了1岁,他母亲怀孕就怀了他60年。老子何以长寿,他自己说:“我不视、不听、不知、神不出身,与道同久。”此即入定矣。以上是据说,下面是实例。《宋史.陈抟传》记载:“抟服气辟谷历二十余年……每寝处多百余日不起”(每睡一次就是三个多月不醒,实为入定),醒后即可一年内不再睡。同文又载:“华阴隐士李琪,从唐朝开朝活到宋朝,已数百岁,人罕见者……”其实,对于入睡和入定,佛教界的科学家早就研究出了非常深刻的见解。对于入睡,他们与中、西医家有截然相反的评价。中医说:睡好吧,精力充沛!西医说:睡足吧,保证时间!可佛家说:不!你错了。睡眠是人类的五*之一。它与贪、嗔、食、色一样,对人体是有害的东西。睡眠不是真休息,只是暂时让你的六根与白天六尘的外缘隔离了一下,明天一醒你又要与这六尘攀缘,你的身心又会陷入更大的疲劳中去!对于入定者能停止呼吸、停止心跳而长期活着不死这桩事,万万千千的人绝对不相信,认为是神话。更谈不上从科学理论上去研究了。其实,这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而首先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佛家禅门把入定视作入门,仅仅入门,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远的不说,当代禅宗大德广钦老和尚就有两个月的入定功夫。净土宗的念佛三昧,七天七夜一心不乱,纹丝不动。笔者通过多年实践,也深感入定有无穷奥妙:深沉的禅定境界,大都是呼吸停止和心脏跳动停止的。怎么解释?佛家研究者们告诉我们: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排泄系统等,都是为了支持神经系统的作用而设的,神经系统又只是为了做精神(或心识)活动的依靠(缘)而已。在入定时,心识已几乎停止其活动,其时神经系统已不必忙碌地工作去支持它,那么,为了支持神经系统而设的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和心脏跳动等作用,都会变成多余的了,根本不需要了!明白了这个道理,对于入定时呼吸停止,心脏停跳等现象,也就理解了。有人说:人在入睡时大脑神经不思考了,若依上述理论,呼吸应停止、心跳也应该停住才对。其实,入睡时人的大脑神经何尝都休息过?仅仅是知觉神经休息罢了。而人体有不同功能的器官组成的各个系统,如消化、呼吸、循环、等等。人的思维、语言、运动各种活动都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统一管理和协调下进行。脑是人体的最高“司令”,它通过两套神经结构管理全身:一套是我们的意志可以随时支配的神经系统,如我们可以举手、闭眼、说话、走路等,这一套叫躯体神经系统;另一方面人体的一些活动,不是我们的意志随时可以操纵的,如我们的心跳。呼吸等许多内脏的活动,我们不能想让心跳停下来,让胃肠不活动,这一套神经系统叫植物神经系统。这两套神经系统,形象地说就如一套是“动物”,是可以动的;另一套是“植物”,是不动的。植物神经系统就好像是自行活动的,所以也叫“自主”神经系统,但其实它也不能自主,因为它也是在大脑功能的支配下活动的,只不过,不是像躯体神经那样,以可见的形式迅速地支配其活动。我们跑步,就会心跳快,呼吸急促;心中不痛快,就会吃不下饭;天热就会出汗,这些都是在脑的支配调整下出现的;所以植物神经也在动,不过它有它的活动规律罢了。植物神经功能上分为两部分,这两部分分别叫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互相协调,维持人体的平衡,如交感神经使心脏跳动加快,副交感使心跳变慢。由此可知,入睡仅仅只是知觉、思维、五官及肢体运动的这些“动物”神经系统暂时浅休息了(还有梦境,推一把喊一声还会醒。这说明动物神经系统也未真正休息)。而人体的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即内脏运动神经)更是一分一秒也不停地在工作着,伴随人的整个一生,直至生命结束。所以,入睡何尝是人体真正的休息?而入定,就是让这些动物神经与植物交感神经系统都得到真正的充分休息。如是,住息、停心等等也就自然达到了。人体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当代科学技术对他(她)的研究还处在较初级的阶段。比如中医的筋络、穴位问题,现代西医科学用最先进的仪器、用最精微的解剖技术也找不到他的存在。但筋络穴位又实实在在的存在。有些疑难病症西医很难医治,但中医用银针对准穴位一扎就治好了。这是事实嘛。我们中国的文字文化有极高的智慧。比如“休息”这个词语大家都会说。但千千万万的人有几人真正懂得它?休息的真正意思就是入定、就是停止呼息、就是停止心跳,但又不是死亡。因为死亡是一个歹徒以匕咳咳首杀死对方。你看这个死字,上面是个一字,左边一个歹字,右边一个匕字。而休息的休字是不动的意思,息字是气息。即不动气息。与死亡的意思完全不同。那么怎样才能不动气息呢?不是要你强行捂住鼻子不准出气,或者用意识强行控制自己不出气。如那样的话,你真得死亡。而是要你不动自心。你看这个息字:上面一个自字,下面一个心字。你只要不动自己的心念,你的气息自然就不动了。你的心脏自然也就不动了。休息这个词语不但告诉了你的意思,而且告诉了你怎样休息的方法。告诉了你怎样真正的去休息。世界上万万亿亿的人,几人会休息呢?减少入睡要有一个过程,不能人为地强减,要通过长期修炼功德,逐渐加深定力,自然形成。只有坚持不懈,勇猛精进地修炼,才能达到气圆不思饮,神圆不思昧,精圆不思欲的高级功德境界。而没有功德修炼的人绝不能刻意否定睡眠,它仍然是你的好朋友。否则,真会出乱子了。打坐入定修炼的禁忌
1.忌气恼、烦躁
许多病都是由生气、恼怒、烦躁引起,因为情志影响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久之会产生病理状态。练功者如不忌气恼、烦躁,有可能多年练功而毁于一旦。
2.减少房事
人身三宝是精、气、神,练功使精、气、神旺盛,才能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练功人如果不节欲、房事多,必然耗精,引起肾阴不足和肾精亏损。如此下去非但练不好气功,恐怕会患多种疾病。有些人练功效果不明显或长功慢多与此有关。练功应以减少房事为宜。
3.忌贪念
练功须忌贪财、贪名、贪利、贪酒、贪色……有贪念则心不会静下来,因此练不好功。有贪念就会有贪的行为,就可能招来许多麻烦,引起许多矛盾。贪为邪念,练功应当心正、心净。贪为万恶之首,有贪念心就不正,就会犯错误,犯错误就会受惩罚。因此练功人忌贪十分重要。
4.忌任性
练功提倡顺其自然,任何事物都是按客观规律发展的,超越客观规律以主观想象行事则谓任性。例如:通大小周天应是水到渠成,功到自然通。如果功夫不到,强行以主观意念通就不自然了,就可能将气血积聚在某一处,或产生头痛、头晕、或某处疼痛、胀满。另外,日常处事也忌任性,任性容易钻牛角尖,容易气恼引起气乱,影响练功效果。
5.忌“假”
练功要练“真气”,忌假的意念和行为。因此练功要先练做真人;说真话、办真事,诚实做人,才能练出真气。练功中一些做作的言语行动也是要不得的。
6.忌骄傲自满,忌自吹自擂
俗话说:真人不露相,露相非真人。真有本事的人往往谦虚谨慎,没有多大本领的人反而容易骄傲自满,自吹自擂,夸大自己的功能,给病人治病大包大揽,打保票等。这都是练功者应禁忌的。须知医学上的发展是没有止境的。世界上的事是千差万别、千变万化的。因此任何时候说话、办事都应留有余地,切忌江湖气干扰了自身的修炼,引起不良后果。
首先再把入定过程讲一遍:当感觉到身体逐渐、逐渐消失;接着感到自己的呼吸逐渐由粗变细了;接下来感觉到自己的念头逐渐、逐渐减少,没有了。在这种情况下即是进入定中了。怎样出定的呢?通常是在入定前动一个念头,告诉自己入定多久(如要入定几个小时或几天)。那么时间一到,自然而然会出定。如果入定前,没动念头,即没把出定的时间输进去,又无外人引出,自己很难出定。有极个别的人,在入定前没有暗示自己入定的时间,他很难出定。必须要别人来帮助出定。中国有一种弹指的方法,同修看到对方入定出不来了,就在他的耳边三弹指叫出定。后来发明了引磬,“引磬”,顾名思义,就是从深禅定中把人唤醒引出而使用的磬。你们现在可以通过一种想象力,来想象一下入定的过程:先想着自己的身体空掉了,接着呼吸由粗变细,渐渐没有了,念头也没有了。只有灵明的觉知存在。出定和入定的感受恰恰相反,首先忽然感受到自己的身体渐渐存在了,再感受到自己有呼吸了,再下来就是感到有念头了,接着会分析,会判断了。当这三种现象一出现,眼睛一睁开,发现自己又存在了。为什么有的人不知道怎么突然入定了,也不知道怎么突然出定了?这种情况静咳咳坐的人经常出现。打坐过程中突然空掉了,刚知道空掉了,又突然没有了(即恢复了身体、呼吸、念头)!不知道自己怎么进去的,也不知道怎么出来的。佛门里经常让参一个话头:问自己是从哪里来?如果你知道了自己从哪里来,就会知道将来到哪里去。之所以不知道将来到哪里去,就是因为不知道从哪里来。你入定把握好以后,自然会知道怎么出定。在最初阶段,通常只在定中住十分钟,就赶快出定,再入定十分钟。这样出—入—出—入,反复十几次,几十次之后,你自然会掌握入定、出定的技巧。一般人不知道方法,在定中住几个小时,被外界的人把他突然唤醒后,又入不了定。因为在定中住得太久了,所以把怎么入定给忘掉了。平常人在梦中也会入定,只是不知道这是在修行。比如你从梦中醒来,身体没动,不知不觉又睡着了,接着做梦。如果动了,翻了个身,就很难接着做刚才的梦。入定、出定和做梦是一样的。如果你会修行,你可以在睡梦中训练自己(梦中一样可以成就),时间久了就会入定、出定。有些人是先天带来的,有一点清晰,知道自己怎么入睡,怎么醒来的。就像大家早晨慢慢醒来时,前几秒感觉不到自己身体的存在和呼吸的存在,只有微细的念头存在。慢慢才感受到身体的存在、呼吸的存在,念头出现。就要翻身了。你们会问,身体这关没过,腿疼能不能入定?身体这关未过,一样可以入定!既然在睡梦中能入定,就没有理由不能入定。因为能睡就能入定。只是有一点区别,身体气脉没打通的人,出定后会全身疼痛。在入定的时候是由重到轻,逐渐消失,所以感受不到疼痛。而出定时是由细到粗,进一步感受到身体的存在,所以出定后身体会疼。为什么说掌握了入定、住定、出定的修行人,他就掌握了生死?这句话是绝对正确的。因为入定过程与死亡过程一样。当一个人住在定中时,他的神识走了。同样,当一个人死亡以后,他的神识也走掉了。学佛的人都知道,有个词语叫“中阴身”。什么叫中阴身呢?离开这个身体,还未进入那个身体,中间的这个东西就叫中阴身。对于能把握的人,不叫“中阴身”了。叫什么呢?古、今、中、外给它起了不计其数的名字。各教、各派都有不同的叫法。最通俗的叫法是“灵*”,虽然佛教不承认有“灵*”,但有另外的名称。入定又分成四个层次:初禅、二禅、三禅、四禅的定。前面的三禅,都还有身体存在,喜悦存在。初禅,是把身体空掉了,如在打坐的过程中,经常感受不到自身存在,只有呼吸、杂念存在,说明已入初禅;随着功夫的加深,杂念少了,呼吸减弱了,进一步不存在了,说明你已进入二禅;再接下来,一点微细的念头也没有了,可知自己已进入三禅。在三禅里面,身心会产生许多反应。通常最明显的反应是有喜、有乐。“喜”是心理反应,“乐”是生理反应。在三禅里面能入定的人,从外边的生理现象看,即便是80岁的人,他身体的柔软度也和小孩子一样。绝对不会僵硬。因为四加行的第一加行(暖相)出现了。人之所以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渐渐发硬,就是因为暖相渐渐没有了。为什么小孩子冬天睡在大人的怀里,会使你感到暖融融的,像一团火,为什么大人没有这种现象,就是因为小孩子的暖相还存在。当我们出现暖相后,身上的筋才会变得柔软。为什么小孩子摔一跤,爬起来就走,老人一摔倒就容易筋断骨折,几个月都爬不起来。越是硬的东西,摔在地上越容易受伤。越是软的东西越不容易受伤。庄子说过:“会道者虽跌扑而不伤”。如果坐禅坐得比较好,手脚会是暖融融的。如果下座的时候手脚还是冰凉,说明身体的这股力量还没有苏醒。二禅明显的一个反应是怕周围的声音。对周围的声音特别敏感。因为当一个人的呼吸由粗变细的时候,连自己的心跳、血液流动的声音,都能听到,这种内在的安静度,比外在更安静。所以对外面的声音特别敏感。之所以有的人你大声喊他都听不见,就是因为他头脑很复杂,内在很乱。当一个人接近二禅的时候,你喊他的时候,不需要大声喊,只要轻声一叫,他就能听见。因为他身心宁静度的磁场平方延伸的非常广大,甚至把对方包容进去,所以轻轻一叫,他就能听到。如果内在的宁静度根本还没有产生,声音即使响到你耳边,也听不见。当处在三禅时,反应最明显的是不愿意考虑问题。也就是念头很难产生。这时动一个念头,会感到身心特别累。这时也会有念头,但是自自然然产生的,不是刻意去想的。因为起心动念需要一股力量,心念不起,意味着这股力量处在定中(气定神闲)。为什么我们打坐一个小时会感到很疲劳?就想躺下休息,伸伸懒腰?而有的人疲劳的时候需要打坐,坐上一个小时感到很轻松。因为前者打坐的时候,身心绷得紧紧的,意味着打坐是身心工作了一个小时,极度想下座休息。而后者是放松了,能在这一个小时中得到休息。前者是高度运动,后者是处在高质量的休息状态里。为什么古人修行好的,一天睡一个小时,精力就很充沛了。因为他在这一个小时中,身体的阴、阳合二为一。清定上师几乎每年冬天都到深圳来度过。年我亲近过他一次,他的两个侍者告诉我说,上师每天晚上打个盹,就休息好了。打个盹20分钟,其余23个半小时都在工作。当时我不理解,只是相信。通过这几年的努力,才理解了。当前面的三禅结束后,进入四禅,已关闭了六根,尽了受、想、行、识,唯有灵明的觉知存在。这个“知”,不是故意生起的,是自然存在的“知”。即心经中的“照”。因为已成为一面镜子。当你来到镜子面前,你是什么样子,会清清楚楚地显现。之所以看不清对方,是自己未修炼成一面镜子。如果有一天修成镜子,你会完全看清来到你面前的人,是属于哪种类型的人。因为你是一面没有色彩的镜子,你会完全还他本来面目。佛教中的“四禅”,实际上是所有教派走的一条路。这是和其他教派共有的修法。在佛教未出现之前,印度教、瑜伽术,都描绘过“四禅八定”的反应,和后来释迦佛描绘的是一样的。因为不论是东方人还是西方人,古人还是今人,身心都没有多大变化。现在人修炼,同样要经过四禅八定。你们会问:怎么入定?如果你没有把身体呼吸、思想调好,是没有办法入定的。住在一禅,要把身体姿势调好;二禅,把呼吸调好;三禅,把自己的思想念头调好。现在的人都不知道如何调身、调息、调思想。所以不能入定。有的人通过死坐多年,也能进入三禅,但不知怎么进去,所以也不知如何出来。同样,住在定中,也不知自己是在定中。打坐过了几个小时,出来后不知道这几个小时是怎么过去的。这几个小时中有了入定、住定、出定,但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今天讲的听懂了没有?听完了,回去后最好能再坐半个小时。把讲的回忆一遍,入定是哪三种反应?为什么不能入定?入定后为什么不能出定?为什么感受不到住定?你学会了入定、住定、出定,你也就掌握了死亡。实际上入定、住定、出定,就是训练死亡。因为入定、住定、出定的过程和死亡的过程一模一样。入睡、住睡、出睡也是一样道理。(这里指的是圣人的睡)问:入定以后知道自己在哪里吗?师:真正的入定是知道自己在哪里的。有的人入定后不知道自己在哪里,那是因为在入定的过程中,正念没有提起来。不过刚开始入定的人,头几次入定也是不知道自己在哪里的。刚开始要入定10分钟,出来几分钟再进去10分钟,再出来,反复训练。就如你们走进山洞,住10分钟,赶快出去,几分钟后再赶快进来,住10分钟再赶快出去……。如进来后住上几年,会忘了如何出去,再如何进来。问:四禅八定是修行惟一的一条路吗?师:四禅八定是共法,是各教派共同修炼的方法。四禅八定修完后,就开始分了。就是不共法了。问:打坐时昏沉是怎么回事?怎么对治?师:昏沉是一个过程。有的人开始坐禅很清醒,后来昏沉,过后又很清醒。有的人越坐越昏沉,发展到打坐不打坐都昏沉!这就是身体运转的规律。生理上的力量从下往上升,头就不缺氧,就不昏沉。从上往下行,头部缺氧,就会昏沉……究竟要几个来回,因人而异。*我第一次去见空有和尚,带了一个“随身听”,他要听一听,问各个键都是干什么的。他说:“你知不知道我们身体里面那么多开关,但只有一个总开关。所有的开关就是动一个念头就行了。”所以身心开关,要比电视开关简单多了。问:躺着能不能进入禅定?师:可以。但功夫浅很容易睡着,功夫深可以。印度、缅甸就有好多和尚用吉祥卧入定的。躺着入定,起码要前三禅修完才可以。为什么古人都讲究打坐入定,而不用“打卧”?因为打坐的姿势最符合生理,时间最持久,最容易入定。为什么古人都不坐凳子,互相对面跪着或把腿一盘,下半身的能量不需要了,把能量直接往上逼,上到头上,所以头脑特别清醒!腿消耗的能量是全身的3/5,盘起腿来有3/5的能量给了上身,供应上身受用。
太极养生堂推荐阅读:
大悲法师:坐禅心法(十二法窍)
双盘打坐实有不传之秘
双盘腿竟有如此惊人好处,看完吓坏了!
难得一见的张三丰打坐歌
中医
教你如何打坐养生
养生
一种方法即可打通人体全部经络
太极打坐法(静者为功,不诚无物)
每天打坐十分钟竟然可以如此神奇!
养生
初学打坐,盘坐时腿麻与对策
太极养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