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什么是回避型人格障碍,它是如何形成的 [复制链接]

1#

回避型人格障碍,它跟我们平时认为的内向、不愿意社交的行为不太一样。如果说后者是心理不适导致的困扰,那么回避型人格障碍的患者,是表现出极端的社交抑制,导致终生的社会关系模式出现紊乱,会有不愿参与社会互动的过程。

他们时常对批评、否定的说法感到敏感恐惧,从而回避与人群接触。

令人不解的是,回避型人格障碍的人仍会渴望爱情和美好的情感,但也会感到孤独和无聊,以及做出与情感不相适应的状态。比如他们不喜欢独处,希望与他人接触,但是他们无法与他人舒服地相处,这会让他们感到焦虑。

在社交场合中,他们往往自我意识过高,对自己非常挑剔。

相比较其它人格障碍,回避型人格障碍最大的两个特征是感觉无能和社交能力不足,这是他们身上最显著的特点。

例如有个人是程序员,过着简单的生活,几乎没有熟人。从童年起他就非常害羞,为了不受伤害或者批评,他会避免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某一次有人约他去聚会,一旦聚会场合就非常不舒服,急急忙忙地他就挣脱而出,离开聚会现场,并且拒绝再见到他的好友。

类似这种过程,都会是回避型人格障碍的症状。

这个障碍是怎么形成的呢?据一些研究表明,回避型人格可能源于一种天生的抑制型气质,双生子研究表明,在回避型人格障碍中突出的特质显示出中度的遗传影响,而回避型人格障碍的遗传易感性与社交焦虑障碍有一部分特点是相同的。此外,也有证据表明回避型人格障碍中突出的负性评价以及神经质水平也更高。

基于遗传和生物的抑制型气质特点,再加上早期的经历,如父母的情感虐待、辱骂或者对待等,会容易导致孩子出现回避型人格障碍,这种虐待和拒绝可能会导致儿童产生焦虑型和恐惧型的依恋模式。

从临床角度来看,回避型人格障碍与分裂样人格障碍是比较像的。两者区别是分裂样人格障碍几乎没有建立亲密关系的欲望,对人往往相当冷淡,对批评也是漠不关心。相比之下,回避型人格障碍则是想要社交,但是会存在害羞、不安全感、对批评过于敏感等感受。

要是生活中,如果你发现一个人会害怕批评、否定或者排斥人际接触较多的职业,因为害羞在人群中或者亲密关系里面表现拘谨,不愿冒险参加任何新的活动,认为自己社交方面比较笨拙、缺乏吸引力,那么这个人很有可能会有这方面的问题,需要进一步调整改善,必要时也得寻求专业人士的治疗与帮助。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