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状况百出刚上班为何“心慌慌”
节后心烦、疲惫等困扰上班族专家开出“心理处方”
春节是合家团聚、尽享天伦之乐的时候,全家人齐聚一堂,都想尽情放松,还要四处拜访亲朋好友……但这也导致了春节过后很多上班族出现疲惫、嗜睡、神经性厌食、不想上班等症状,这些症状的综合表现也被专家称为“节后综合征”。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心理科主任潘惟华提醒,节后综合征是大多数人的一种正常心态,大家可通过积极的自我调整尽量减少节后综合征的发生,或降低其对我们的生活工作带来的负面影响。而对于即将开学的孩子们来说,从现在起就要开始有计划地进入过渡期。
节后焦虑
主因在长假“马不停蹄”
春节假期的最后一天,36岁的杨女士感觉头痛,看见好吃的也没胃口,还开始拉肚子。“明明刚刚休了假,为什么还是觉得累?”杨女士懊恼地说,该不会是自己出了什么问题吧。
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心理科主任潘惟华表示,杨女士中招了节后综合征,“春节小长假期看上去是整整7天假期,但是人们娱乐、会友、旅游,或者集中整理家务,事实上不少人休息的时间反而比平时上班时还少,再加上日常的作息时间规律被打乱,饮食也可能不规律。在假期临近结束或刚结束时,就会引起胃肠功能紊乱、头痛等不适。”杨女士回顾自己这7天,头两天收拾东西回老家,中间走亲戚、同学会,最后两天去超市采购、整理家务……“这么一想,我也就是每天比平时起得晚了一点,但天天都是马不停蹄,后半夜才睡。”
“杨女士说是休了小长假,但人其实并没有太多时间去放松和休息,再加上今年春节气温变化大,对身体的适应能力又多加了一道考验。”潘惟华建议,杨女士需要重新调整好作息,回到日常节奏里。
子女离家
空巢老人更需要关爱
春节期间,家住市北区的周女士家里非常热闹,女儿和女婿领着孩子都回来了。周女士忙得不亦乐乎,每天为一家人准备吃喝,闲下来和孩子们一起看看电视、打打牌,过年的热闹让常年独居的她感到充实而快乐。但正月初六,女儿一家回了北京,家里只剩下了周女士一人,家中又恢复到了以往冷冷清清的样子,她感觉心里空落落的。“啥都不愿意干,就看着我闺女一家三口的照片发呆。”周女士特别伤感。
“春节过后,像周女士这样产生焦虑情绪的空巢老人不少,心理咨询中心每年这个时候都接待很多这样的老人。”潘惟华说,节后是空巢老人心理亚健康的高峰期,个别患者甚至需观察治疗。“从初六开始,老年患者特别多,多数老人的病症都和子女有关,一些心理承受能力弱的老人,承受不了子女的离开,不想吃饭,不想睡觉,医院求助。”“有些人会在一段时间内慢慢走出来,心情慢慢复原;也有人未及时跳脱,渐渐引发忧郁症或其他更严重的生理疾病。摆脱节后综合征,老人还得‘我的心情我做主’。”那么,如何恢复心态?潘惟华建议老年人不妨多参加一些社区活动,尤其是活动性、趣味性比较强的活动。比如,做一些手工,和朋友一起唱唱歌、跳跳舞,努力放平自己的心态。老人还需要注意的是,忙了一个春节或者一个寒假,要好好利用节后,多多休息,调整好自己的身体状态。
潘惟华提醒,老人的子女、孙辈也要调整好心态,提前跟老人做好沟通,让他们有一个心理过渡的过程。尤其是不能一离家就忙自己的事情,把老人丢在一边,要经常跟老人沟通,多视频、多语音,营造一种虽然人没在身边,但是声音还在身边,关心还在的氛围。其中,把自己的生活分享给老人,让对方知道自己的近况,是一种比较好的做法。
开学在即
给学生一个过渡期
春节假期结束,也预示着青少年的寒假时光即将进入尾声,开学的日子也马上要来临了。“假期计划没完成,焦虑过度怎么办?”“家长该如何引导孩子?”“如何做好开学准备?”……针对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