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FACS丨面部表情编码系统2 [复制链接]

1#

接上回,讲到面部表情编码系统中的AU6——眼轮匝肌外圈。

AU7——眼轮匝肌内圈

其运动方向——眼轮匝肌内圈肌肉拉紧收缩,将眼睑推向眼球,运动比较明显的体现在下眼睑。

在表皮上的运动反应:

1.收紧眼睑,下眼睑比较明显,推动眼睑使眼睑和眼皮挡住一部分虹膜。

2.由于眼睑的收缩,眼睛的形状也会有改变,下弧形的下眼皮会被推成水平,强度更大时会变成上弧形,造成“弯弯的月牙眼”。

其运动含义:

AU7的原始作用是压缩眼睛面积,用来防止风沙入眼或者抵御强光,也有让视线模糊的作用。因此在表情上被称之为“不信任肌”怀疑或不信任的情绪,产生于眼前的事物与自己的通常认识不同或者完全不敢相信,因此AU7会将眼睛面积压小,以表示自己没看清,没听清或不明白。也有说U7在愤怒情绪中也存在,没错,比如带有攻击性的眼神,通常有比较大强度的AU7存在,但此时的AU7并非情绪使然,而是攻击前的准备,完全是进化而来的生理生存本能。这里的AU7的触发是为了保护攻击时眼睛区域更少的受伤,这个动作是在动物中也能看到的。包括之后会提到的9,10,11,在这种情况下都会启动鼓起眼睛周围的肌肉,一来保护眼睛,二来为嘴张大腾出足够的空间,用来威吓和用牙齿攻击。所以同样的原理就可以解释为什么AU7在害怕系的情绪表情中被触发。

AU9——鼻肌和提上唇鼻翼肌

收缩能够提起鼻子除鼻软骨之外的各部分软组织,并抬起鼻翼和上唇人中区域。

在表皮上的运动反应:

1.加宽鼻翼及提升鼻翼并拉动皮肤沿着鼻子两侧向上朝向鼻根导致出现沿着鼻子两侧的褶皱和横在鼻根的褶皱。

2.由于AU9的运动,会挤压和带动鼻子周围的皮肤鼓起,并产生直线状的鼻唇沟。

3.并会拉长人中部分的距离,强度随着加大会带动U4,U6共同作用于脸部。抬起上唇人中部分,压低眉心分。(FACS原文中提到:由于Au9几乎总是涉及到一些降眉,所以你不能评定为AU4+AU9除非你也看到由于AU4导致的双眉拢的迹象出现了,或者如果活动持续到可以看到他们单独的动作。)

其运动含义:

AU9的运动在原始阶段是舌头顶上颚和关闭软腭同时存在的,这个是避免鼻子闻到难闻的气味而采取伴随行为。其含义是厌恶,讨厌。随着人类的社会化,这样的表情也在表白着其非常明确的含义。比如看到讨厌的人,对自己做了自己都不能接受的事情,都会用这样的表情来表达摒弃。这个表情事实上比较内化,更多的倾向于自我的心理状态,程度比较低,不容易催化攻击行为。而攻击行为中出现AU9,已经在讲述AU7的时候提到了,情绪本身是愤怒系情绪,而AU9是保护眼睛的辅助行为。

当然还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情况需要划重点,比如,一个女生看到自己的男朋友,或看到一个很可爱的小动物,会做一个伴随AU9的表情,其实是一种娇嗔的表现,就像比较活泼的女生对着自己的男朋友说:“讨厌~”,表情和语言表达非常一致。

(欸,屏幕面前的汉子们请停止模仿,太辣眼睛了)

AU10——上唇方肌

将上唇的人中两边到嘴角以内部分向眼窝于颧骨之间处拉动

在表皮上的运动反应:

1.提升上唇,主要作用于人中两边到嘴角以内部分。人中部分只是从动,是被作用点两边一起带上来的。

2.由于上拉作用,挤动脸颊的皮肤鼓起,并出现倒L形的鼻唇沟。

3.由于AU10与AU9中的提上唇鼻翼肌就作用点非常贴近,同时也会带动该肌肉运动,在AU10强度比较大的情况下也会出现加宽鼻翼及提升鼻翼。

AU10的原始含义也是非常显而易见的,动物在攻击时会拉动AU10来展示自己的牙齿,包括现在一些原始部落的野人也会利用这个方式来威吓对手。因此U10的含义是一种外显的示威,对于人来说是种极其复杂内动力,有一种生命中绝对容不下对方的意思。有人指出AU10单纯的是厌恶的表现,其实厌恶的强度可能还不足以用AU10来表达,可能是一种深恶痛绝的表现,也可能是一种非常强烈的恨和鄙视,在自我的原则上是绝对无法容忍的表现。AU10表达的情绪是极其负面的,并且会引发非常强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攻击行为,一旦出现绝对是没有商量的余地的。

AU11——颧小肌

将鼻翼两边(鼻唇沟附近)的皮肤向眼角处拉动。

在表皮上的运动反应:

1.将鼻翼两边(鼻唇沟附近)的皮肤向眼角处拉动,并略微鼓起脸颊和颧骨附近皮肤。

2.由于AU1的作用,会加深上中部的鼻唇沟,并且略微提起上嘴唇。

其运动含义:

AU11是一条辅助肌肉,它弥补了AU6,AU10和AU12未能作用到的区域。一般用来对表情做程度加强的作用,无论是正面情绪还是负面情绪,它都会辅助参与。另外由于AU11的根部与AU6紧密结合,并且是随意肌,可以通过意识随意动,因此它总是充当一个“假笑制造商”的角色。能够正确识别AU11对判定真假快乐是非常有用的。

U12——颧大肌

将嘴角向耳窝处拉动

在表皮上的运动反应:

1.嘴角向耳窝处拉动。

2.随着强度增大,颧骨处的皮肤鼓起,鼻唇沟出现并且横向发展。

其运动含义:

AU12单独出现没有任何意义,只有配合关键U才能判定情绪。一般AU12只在笑容里出现。

AU13——提口角肌

嘴角向眼窝和颧骨中间处拉动。

在表皮上的运动反应:

1.拉动嘴角垂直向上。

2.使脸颊和颧骨明显鼓起。

其运动含义:

AU13与AU11一样,是一块作用于嘴角的辅助肌肉,平时使用率非常小,只有大小到一定强度它才出来帮下忙,可能是整个面部肌肉中最懒惰的一块肌肉了。而且是一块不折不扣的不随意肌,要单独运动是极其困难的。因此如果不是精神状态紊乱或者神经病变,是不太可能单独运动的。因此,在之前在网络聊天工具给一些爱好者讲解AU13的时候提出“能够不借助外因就做出AU13的人,一定是精神有问题的人”,遭到一些非议,有人提出如果经过专业面部表情训练的人,并掌握了AU13的运动方法,那就不能说这个人的精神有问题了。在此我也更正一下,“能够不借助外因就做出AU13的人,绝大多数情况是精神有问题的人”。如果说生活中真有人通过训练,练就了这门“绝学”,那估计可以大胆的做一个精神有问题的正常人了。不过基于这个目的,这位“高人”估计心理状态也差不多可以去请专家查一下了。

AU14——颊肌

颊肌收缩使颊部更贴近上下牙齿。

在表皮上的运动反应:

1.嘴角向牙齿收紧,嘴唇小幅度的横向偏上拉动。

2.颊脂垫比较厚的人比较容易出现酒窝状褶皱,侧脸庞的皮肤鼓起。

其运动含义:

AU14是用来使口腔内壁贴近牙齿的作用,另外也是吞口水前的动作,属于安慰反应。因此AU14被称之为“打断肌”。

AU14在很多情况下是用来打断现有的表情或情绪转换成其他表情和情绪的手段。它常出现在很多情绪的结尾。就像一个句号一样。经常出现AU14的动作,有理由说明这个人本身比较焦虑,在不停的调整自己的情绪和面部表情。比如在人不耐烦的时候经常会出现这个动作,其背后的心理运作是对刺激源的不满,但要进行自我安抚,压抑自己的情绪,以避免过激行动。由于一些人AU14的使用率比较高,几乎每句话说完都会出现,即便是夸夸而谈自己得意的话题或专业时,基于这样的一个基准,可以推测这些人即使看起来再自信,其性格还是偏胆小,内向,不自信的。而且也和童年时期的家庭教育有关,可能有一个严厉的家长,容不得犯错,从而慢慢演变成一种怕说错,做错的惯性,因此总对自己的言行表现出焦虑和不自信,有些还伴有轻度的强迫倾向。

AU15——降口角肌

字如其名,不做解释

在表皮上的运动反应:

1.垂直向下拉动,嘴唇呈n形。

2.嘴角下方可能出现U形褶皱。

有AU15多出现在悲伤一类的情绪里。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凡是悲伤的表情基本上都会有15和1的加入,大家可以做做AU1+AU15悲伤或心情不好的感觉一下就有了。A15很具有悲伤的代表性,分辨对方所表现的是不是真正的悲伤,就看对方脸上1或15有没有一起出现或单独一个的出现。

AU16——下唇方肌

将下嘴唇垂直向下拉动。

在表皮上的运动反应:

1.将下嘴唇垂直向下拉动。

2.下唇与下巴交界处可能出现褶皱。

其运动含义:

AU16一般情况下在尴尬的情绪中使用频率最高,特别是在尴尬的苦笑中,会出现11+12+16,这个是比较典型的表情。AU16同时也是强化AU10的,因为AU10可以露出上牙,而随着程度加强,AU16会帮助露出下牙,使攻击和不满升级。不过,不能说AU16可以拿来判定愤怒,厌恶等情绪。

今天的微表情管理知识暂时分享到这里,下一次分享即完结,全套表情动图已上传Q群。

-End-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