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被当成农药发明出来却能不知不觉毒死人说 [复制链接]

1#

神经毒剂家族

年8月21日,曾经在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的市郊古塔地区,发生过一起化学武器袭击事件,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其中主角就是——沙林。

▲发生在年8月的叙利亚大马士革沙林毒气袭击事件

那么沙林究竟是什么东西呢?我们知道,人活着就离不开神经系统,我们除了思考,感知,需要神经系统以外,交感/副交感神经还控制着我们体内各种生理器官的正常运作。他们产生效用的关键因素就是递质与受体。对于沙林而已最有作用意义是是一种叫做Ach的物质(乙酰胆碱),这种物质在我们体内如果过量产生,就会对人体器官产生十分不好的影响,简单说就会让我们的生理机能越走越偏,偏离他们正常的运作。对于Ach来说,我们人体会产生一种名为AchE的东西来抑制上述情况的发生。但是沙林却能够牢牢的结合AchE,让他们失去应有的作用。这样没有了AchE的抑制,我们人体的生理功能就会在很短的时间内被开离了正常轨道——就是我们所说的中毒。

沙林中毒也好,其他有机磷类中毒也好,医学上统称“急性胆碱能危象”。具体现象为:眼部症状(瞳孔缩小,眼球疼痛,睫状肌痉挛,视物模糊);腺体症状(流泪,流鼻涕,流口水);呼吸系统症状(胸腔紧缩感);消化系统症状(厌食,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严重中毒时会出现口吐白沫,呼吸困难,大汗淋漓,大小便失禁,心率缓慢,血压下降,肌肉抽搐或者震颤,意识模糊乃至昏迷,最后因为呼吸衰竭和继发性的心血管功能障碍而死亡。

因为有机磷阻断AchE水解Ach,导致神经系统紊乱这种工作机理不仅适用于人类,同样适用于与昆虫,所以神经毒剂首先是作为杀虫剂被研制出来的。如大名鼎鼎的敌百虫,乐果,马拉硫磷,敌敌畏,一O五九等等。

具体到沙林的话,沙林——学名,甲氟膦酸异丙脂,熔点为-56摄氏度,沸点为摄氏度,在室温下纯品为带有微弱水果香味的无色透明液体(工业品因为纯度不高所以为淡黄色或棕黄色),密度与水接近,可溶于水和多种有机溶剂。强碱环境下迅速分解为无毒物。另外它的蒸发速度是水的3.5倍。在知道了沙林的上述特性后我们可以知道,在使用沙林进行化学武器袭击的时候,其场景并不如人们想象的“在伸手不见五指的读取烟雾中,受害者四处尖叫跑动”,或者像电影里那样“某种不祥的黄绿色的滚滚浓烟直接覆盖对方阵地(这是氯气)”。

实事求是的说,沙林是一种很低调的毒剂,被释放后一般不会有什么明显的异常现象。顶多地面上会出现类似油渍的均匀斑点,实际上纯度极高的沙林弥散在空中形成气溶胶(PM2.5)不仅看不到也根本闻不出。你可能身在毒区却完全不能发现任何异常情况。当然工业制品因为纯度不高会带有一些味道(也许是古龙香水的味道也说不定)。正常情况下沙林的毒性是氰化物的50倍,理想状态下一公斤沙林可以杀死70万人(还不算致残)。当然我们上面讲述的是实验室理想状态,实际上年日本东京奥姆真理教的“东京地铁沙林毒气事件”中,5名邪教分子在世界上最繁忙的东京地铁上面大概泼洒了约5升的沙林液体,任其在地铁车厢的地板流淌也不过最终导致13任死亡,50人重伤,人受害。从这可以看出沙林远远没有想象的那么恐怖。现在我们来了解一下沙林的历史。

▲年,发生在日本东京的奥姆真理教东京地铁施放沙林毒气袭击事件

沙林是来自于发现他的四个科学家的名字第一个字母,他们分别是施拉德,安布罗斯,吕第格和范德林德。其中施拉德博士是一位传奇人物。格哈德·施拉德毕业于德国布伦瑞克工业大学化学专业,之后进入IG法本(齐克隆B也是他们做的)在拜耳事业部服务。他的本意是发明高效农药来虫口夺粮,从而提高德国的粮食自给率。但是意外发生了,年施拉德的实验室里面诞生了一种名为LE-的高效农药,它不仅可以轻松的杀死害虫,连施农药的人也能一并杀死,甚至连施拉德本人都轻微中毒。消息不知怎么传到了德国陆军那里,那些军官异口同声的认为这是一种非常棒的化学武器,于是政府接管了LE-并命名为塔崩。

▲格哈德·施拉德(左)与奥托·安布罗斯(右)

二战爆发后,施拉德博士仍然继续他的研究,年他发明了对硫磷,中国称为一六0五,对硫磷尽管是农药,但是毒性极高,以至在于年~年的津巴布韦内战它被阵地当做化学武器来使用。年施拉德又开放出了第三种神经毒剂——梭曼。它是一种无色易挥发的液体。毒性更强,更持久(比高露洁还持久)。在德国战败后,施拉德也被列入“垃圾桶行动”抓捕名单中。于是到了年已经换了东家的施拉德开放出了第四种神经毒剂——环沙林。虽然这个东西名字和沙林很像,但是却区别很大,比如它的蒸发速度只有沙林的1/69,水的1/20,而且不溶于水,并且可以被点燃(沙林不能被点燃)。更为聪明的是它有多种口味可以选择,从甜味,霉味到桃子味,桔子味(我喜欢芒果味的,不知道有没有)。更重要的是环沙林的毒性是沙林的4倍,而且可以做成二元化学武器。在使用前通过爆炸进行混合即可生成。当然因为价格昂贵,迄今为止有案可查只有萨达姆时代的伊拉克才大规模生成并使用了环沙林。当然施拉德博士不是杀人魔王。正相反,他对人类社会的进步是做出来巨大贡献的。他发明了N多的高效农药,真正实现了虫口夺粮。二战后,美国对德国这种神经毒剂十分震惊,于是就采用了拿来主义。其中塔崩被命名为GA,沙林为GB,梭曼为GD,不知为何没有GC,其中的G就是德国的缩写。当然这个名单不只到D,实际上是一种排到了GS。这些被统称G类神经毒剂,特点是挥发快,毒效不持久。

▲塔崩、沙林与梭曼毒气的化学分子式

年美国又通过发布新的农药进而发现了新的神经毒剂VG——胺吸磷,按照美国的命名原则后面就有了VE,VM,VR,以及大名鼎鼎的VX(向翰墨将军致敬)。这类毒剂的特点是比较粘稠,挥发缓慢,属于长效型。(根本停不下来)就这样,万恶的美军仍然贼心不死。开始开发介于长效和短效之间的半持久毒剂GV系列以及EA系列。苏修当然也不会停止这方面的研究,据说有一种叫做“诺威桥克”的毒剂,是在冷战时期被邪恶的苏修发明的。据说这种毒剂有三种特点,1:让北约已有的生化设备检查不到;2:能够穿透北约现役的防化服;3:己方能够安全处理。据说“诺威桥克”的编号已经到了三位数。诺威桥克-5和诺威桥克-7的毒性是VX的8倍。

注:本文所有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本文作者:鼹鼠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